第七章 :攻守之道(3)(2 / 2)

北唐 蠶室廢人 7245 字 2個月前

梁宣問了一句。

細封敏達不滿地瞥了他一眼:“你是在懷疑我問話的技巧和本領麼?”

梁宣縮了縮腦袋,嘿嘿笑了起來。

李文革卻沒有理會他們這點齟齬,追問道:“野利容賴自己帶了多少帳兵?”

“三帳親衛,一帳傳令兵,野利容賴身邊隻有這些人,他部下的主力調到宥州去練兵了,不知道是練甚麼兵……”

細封敏達也顯得有些困惑。

“裝備——?”

李文革繼續問道。

“有弓箭和馬刀,不過多是單木弓,竹箭,沒有披甲兵……”

細封敏達答道。

“沒有披甲兵?”

李文革驚詫道。

“是!”

“一個都沒有?”

“一個沒有……這個是那個阿克泥說的,我覺得是真的。”

細封敏達歎息著道。

“你覺得……那是甚麼意思?”

李文革嚴厲地問道。

“……我們幾乎繞著敵營遠遠跑了一圈,無論是趕著羊群出來放牧的副兵還是周圍當作斥候使用的遊騎兵,我都沒有看到披甲,而且這個阿克泥是負責傳達重要軍情的,又是祖儒大帳出來的,連他都沒有披甲,所以我猜,這批兵裡麵很可能隻有呂厄以上軍官才有甲胄,全軍五百人,披甲不超過二十人,這相當於全軍沒有披甲……”

細封敏達快速地說道。

“還有,作為斥候四處活動的全都是遊騎兵,這十分不合常理。野利族乃是八大部落中僅次於拓跋家的大族,全族總兵力在一千人以上,裝備也是最好的,有甲胄五百多具,全族共有斥候鷂子二十多個。此次出兵規模有兩樞銘之多,最少應該配備七到八名鷂子,不能能用沒有裝具的遊騎兵出來充當斥候……”

細封敏達說得極為清楚,李文革和沈宸都已經明白他的意思了。

“你是說,野利家的精銳主力都不在此,調往彆處了?”

李文革問道。

“是!”

細封敏達答道。

“回調往哪裡呢?”

李文革問道。

“魏平關——”

沈宸答道。

“哦……”

李文革緊張地思索著。

對付折家當然要用精銳,這倒是不稀奇,難道對方已經看破了自己是在虛張聲勢?

“我不知道野利家是怎麼想的,或許他們把你們當作彰武軍了……”

細封敏達皺著眉頭道。

“我們本來就是彰武軍嘛……”

李文革不滿地道。

細封敏達笑了笑:“是他們印象裡的彰武軍……”

沈宸道:“那小子說,野利家主力調往了宥州方向,這有沒有可能是真的?”

細封敏達搖了搖頭:“不知道,八大部族當中,野利家在夏州南部聚居,房當家在綏州聚居,占據的都是好地方,因此兩族都是八大部族中僅次於拓跋家的大族。若是遷到宥州去,那邊又貧瘠又困難,山地多,還有一望無際的大沙漠,等於是整個部族被遣了。不過那應該是舉族遷過去,聽那個阿克泥的意思,事實似乎並非如此,野利家還在原來的地方聚居放牧,調過去的僅僅是族中精銳戰士而已……”

李文革道:“太遠的事情我們暫時不考慮了,先說說看,怎麼解決麵前這兩個樞銘的兵力問題。這些兵沒有披甲,我看我們應該可以出城步戰……”

“不行,大人!”

沈宸斷然否決道,“我們的兵沒上過戰場,步兵甲雖然管用,但是護不住頭臉護不住下身,若是放棄關隘與其正麵爭鋒,損失必大。我們目前人數還太少,不能和對方硬拚!”

李文革點了點頭:“自此刻起,你接手指揮權,我去帶丙隊!”

沈宸也不推辭,他扭頭問細封敏達:“你估計,敵軍明天會不會進攻?”

細封敏達想也不想道:“不會,他們全隊抵達關前就已經是下午了,那時候攻城已經來不及了。士兵們的體力也會跟不上,對方主帥應該會選擇後天早上起進攻!”

“夜襲呢?”

沈宸問道。

“不可能,不點火把的話太容易造成誤傷了,點火把的話,他們便成了靶子,又要趁夜爬城牆,不可能的……”

“好——”

沈宸點了點頭,道:“那麼我建議——今天晚上——安排好哨兵——然後大家美美睡上一覺,明天的訓練暫停,全體放假……”

淩普、楊利、梁宣三人起身去向部隊傳達命令,李文革沉思了片刻,苦笑道:“原本想用折家的旗號嚇唬人,沒想到沒有嚇唬到鬼,反倒把鬼引來了……”

“這不是大人的錯……”

沈宸道,“蘆子關一旦被修複駐兵,無論是否是折家軍來了,定難軍都要來試探一下的。”

李文革點了點頭,看來**心理戰,自己這點水平還遠遠不夠班。

“讓兄弟們把折家的旗號摘下來吧,把我的巡檢旗和指揮旗掛上城樓——”

李文革深吸了一口氣,道:“……該來的總會來,也罷,我們倒要看看,憑著這些訓練不過三個月的新兵,我們是否能夠守住蘆子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本節當中的黨項蕃官名號均為史實,“抄”

“帳”

“溜”

的編製也是史實,“謨寧令”

是天大王之意也是史實,除此之外關於黨項部族的軍隊編製和貴族體製均為杜撰,西夏無史,實在查不到那麼細,請各位讀大大海涵,繼續拉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