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革點了點頭:“你說的不錯,廂兵營的軍官級彆一律比照前營降半格,廂兵營的隊監和前營的隊副軍階相同,也就是陪戎校尉,不過目下我手上沒有這許多的敕碟告身,便暫時讓大家先檢校著吧,至於營副監事兼監廂兵營的軍階,便定為仁勇副尉,這個我此刻便可以任命,你心中有成算了沒有?”
“有――乙隊的隊監婁紹武,這人做事說話都謹慎得緊,能獨當一麵!”
“好,那我明日便下令任命――”
李文革點頭道。
魏遜道:“大人,我前營規製與各營不同,檢校實際上是代理之意,最好用在職事差遣上,不要用在軍階上為好,容易混淆上下級彆……”
李文革皺起了眉頭:“那怎麼辦?”
魏遜詭秘地一笑:“大人,前營的事情大人說了算,不管有沒有朝廷的敕牒,隻要大人說某人是隊監,營中兄弟便當他是隊監了,不會有人不認賬的,何況,以後衣服上不都還要刺繡上那啥軍階標誌麼?”
李文革頓時恍然,魏遜話中隱含的意思,他聽出來了,笑著擺了擺手:“我知道了,便按你的意思辦吧!”
“另外――魏遜,丙隊至今為止都沒有設隊監,怎麼回事?我一直等著你給我推薦人選呢!”
魏遜愣了一下,道:“丙隊的隊監,卑職不宜插手!”
“為甚麼?”
李文革輕聲問道。
魏遜道:“大人,丙隊乃是大人親手**來的老底子,相當於大人身邊的親兵,卑職奉命監軍,總不能連大人的親兵都監了吧?這不合規製,更是軍中的忌諱!”
李文革輕輕歎了一口氣,看來要想讓這批人全麵接受這種新生事物,還是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的,他沉吟了片刻,道:“這樣,既然你不推薦,那麼丙隊的隊監由你以營監事兼領,你要記住,監軍製度既然是一項製度,便不能有例外,有了例外,它便不再是製度了……”
……??蘆子關前的路麵上,如今橫亙著六道深溝,最近的一道距離城關約二十步,最遠的一道距離城關約九十步。
每道溝的深度大約一人高,寬度卻各有不同,離城關越近的壕溝越寬,最近的一道壕溝大約有八步寬,稍遠一點的壕溝便相對窄上那麼一點點,最遠的那道溝隻有三步的寬度,戰馬在經過助跑之後是可以一躍而過的。
這些壕溝並沒有阻隔道路,每道壕溝上都留有一處可以通行的道路,這條路大約兩步寬,能夠單向通行一輛運送輜重的馬車,隻不過這條路並不是直的,第一道壕溝上的通道是位於壕溝的正中央位置,而第二道壕溝上的通道卻是在壕溝的最西側,緊貼著西麵的山崖,第三道壕溝上的通道留在了這道壕溝的最東端,緊貼東麵的山崖,第四道壕溝上的通道則在距離壕溝西側比較近的三分之一段處,第五道壕溝上的通道在東段的三分之一處,而最遠的第六道壕溝的通道和第一道一樣留在了正中央位置。
開始挖壕溝的時候軍官們還沒有感覺,等到壕溝挖到一半的時候大家漸漸都看出些門道了,這樣的壕溝雖然留有通行的道路,但其防禦作用和對敵軍騎兵步兵的障礙作用都遠非原先見過的壕溝可比,在幾天前的戰鬥中見識了弩機的威力之後,前營中幾乎沒有人對此持有疑問。
細封敏達審問俘虜之後獲得了重大軍情,這支被近乎全殲的野利家軍並不是此次黨項南下的主力,拓跋家這一代的頭號勇將八部押蕃落使拓跋光遠親率的拓跋家五百精銳騎兵已經進駐青嶺門,而房當家兩個樞銘的兵力則於七天前自綏州方向向魏平關方向開拔。
五百拓跋家精銳騎兵,這個情報令剛剛從勝利的喜悅中寧定下來的軍官們憂心忡忡,幾乎所有人都明白在定難軍中拓跋家精銳和其他部族以副兵充數的烏合之眾之間的差距。
雖然說這一次憑借著防守方的優勢幾乎是輕鬆完勝野利家,但是麵對精銳善戰的拓跋家戰士,幾天前才第一次見識戰場的殘酷性的新兵們能夠吃住勁嗎?
細封敏達這個黨項叛徒在軍議時詳細地為李文革等人講解了拓跋家軍隊的編製情況和實戰力量。
拓跋家的軍隊和其他部族的軍隊一樣采取部族軍製編製,但是不同的是,其每抄的正兵和副兵並不是像其他部族那樣代表戰鬥兵和輜重兵,在拓跋軍中正兵和副兵都是極為精銳悍勇的戰士,相對來講正兵由經驗豐富的老兵擔任,而經驗差一些的則擔任副兵,這裡的老兵是相對的,拓跋家的副兵也是起碼上過四五次戰場的老鳥,和野利家那些連拋射都沒有準頭的後勤輜重兵完全不同。
拓跋家軍隊裝備的甲胄頗為精良,都是得自中原王朝的製式騎兵甲,拓跋家的將軍們一律披掛明光鎧,樞銘們則披掛山文鎧,士兵們裝備的都是力道強勁的拓木弓,所使用的箭簇都是鐵製,同時正兵裝備馬槊,而副兵則裝備厚背彎刀。
拓跋家的鷂子是黨項八大部落中的頭等精銳主力,和其他家族的鷂子比起來絕不在一個層次上。
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拓跋家的鷂子都遠遠在其他七家之上。
根據細封敏達的推算,此番拓跋家若是出動了兩個樞銘的兵力的話,其軍中的鷂子人數當在二十到三十名之間,其斥候預警範圍大約在方圓三十裡到五十裡之內。
已經堪比戰場微波監視係統了,李文革咋著舌頭感歎。
細封敏達一個鷂子的實力都如此可怕,二十到三十個鷂子撲將上來,那將是一種什麼樣的恐怖局麵啊……??隻怕僅僅這二十多名斥候,在野戰中就能把前營的全部兵力都殲滅掉也說不定……??野利家此番吃了這麼大的虧,拓跋光遠豈能善罷甘休……??因此當沈宸立即提議在城外挖掘壕溝的時候,軍中幾乎沒有任何反對意見。
李文革反對!
他反對的並不是挖壕溝本身,他反對的是沈宸建議的挖三條寬闊的壕溝的實施方案,這個來自未來的家夥不屑地將這種壕溝稱為“絕戶溝”
,他認為,完全阻隔交通的壕溝是絕對不可取的,這種壕溝也許能夠給敵軍造成一定的殺傷,同樣實際上能夠揮的效用並不大,隻要有足夠的人力,敵方完全可以在攻城之前將這些壕溝一一填平。
更何況,這種壕溝在阻礙敵人攻城的同時,也同樣會阻礙己方的反攻。
於是李文革自己做出了一個全新的壕溝設計方案,在這個方案中李文革將原先設計的三道溝修改為六道溝,每道溝上都在不同位置留有一個狹窄的通道,而這些通道並不相連,敵軍的騎兵也好步兵也好,要想通過這條通道進入城門前的平坦地帶都要不斷地左右轉彎,這六十多步的距離對於敵軍騎兵而言或許不算什麼,全力衝刺隻需要一眨眼的時間,但是麵對這樣一道壕溝防線,再強悍的敵軍也隻能一人一騎地來來回回兜上幾個***,全速奔馳根本不要想,因此一名騎兵從開始進入最遠的那道壕溝通道開始到完全脫離壕溝地帶,怎麼也要花上兩分鐘左右的時間。
是在不受乾擾的情況下的兩分鐘……??不幸的是,全部壕溝地帶都在弩機的覆蓋射擊範圍之內……??而且通道狹窄,縱然敵軍有千軍萬馬,也隻能一騎一騎地通過。
在這兩分鐘內,所有進入壕溝地帶的敵軍都是靶子。
李文革堅持的另外一點便是將壕溝的寬度拉開梯次,這令全體軍官都頗為不解。
不過這個建議實際上節省了全軍的部分體力,因此倒也沒有人反對,隻有梁宣提出,最遠的那道壕溝實在太窄了,窄到隻要敵軍在一定的初速下縱馬一躍便能夠跳躍而過,基本上不用到中間去擠那條窄小的通道。
對此,李文革笑而不答,細封敏達若有所思,而沈宸則一臉壞笑地拍著梁宣的後背誇讚他總算動了一回腦子……??―――――――――――――――――――――――――――――――――――――――――??今天有點情況,提前點時間,中午不會在線,晚上二更,呼籲大家多多砸票,在此拜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