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曆史的拐點(1)(2 / 2)

北唐 蠶室廢人 5903 字 2個月前

葉其雨瞥了他一眼,毫不領情地道:“高才不敢當,便是稍稍用功些的小孩子,如此多擺上幾次,便也都大徹大悟了。世人無知,拿著謬誤當作法寶,其實都是懶學不肯用腦之故!”

李文革點了點頭:“先生說的有理,不知先生研習至今,不用籌具可能籌算?”

葉其雨愣了一下,上下打量了李文革一番:“你此言何解?”

李文革微笑著道:“小人曾經跟隨一些化外之人研習過一些籌算之法,與我中原使用籌具計算之法大不相同,因此有意與先生切磋一番,先生可願賜教否?”

“哈哈哈……”葉其雨又是一陣怪笑,“原來客人是考校某來著,好,也罷也罷!既然客人想要一較高低,在下奉陪便是!”

他問道:“你不用籌具麼?”

李文革笑了笑,自桌子上取出了一根草棍,笑道:“在下隻用這一根即可!”

葉其雨一拍桌子:“也罷,到要看看化外的蠻夷們能有何等奇妙算法!”

說罷,他抬頭道:“娘子請代為出題!”

李文革正要說話,那婦人卻是盈盈一笑,道:“客人既然有此議,想必是不放心妾身出題,不若請進大哥來,由他來出題!”

見葉其雨躊躇,李文革笑道:“那樣賢伉儷隻怕又要不放心了,無妨,在下卻有個法子,先生與在下,各出一個數目,在萬萬以下,千萬以上,加減乘除各一次,最後將四個數目列出,可好?”

這是在較量基本功。對籌算行家而言,越是數目大計算難度越高,計算速度越慢,雖然是純粹地低級計算,但是卻極考量算家的記憶和對籌具的使用熟練程度。這種比試沒有甚麼花巧,也沒有甚麼太大價值,純粹是算學家之間用來逞能比試的一種模式罷了。

李文革的提議妙就妙在雙方各出一個同等數量級的數目,便相當於雙方都不知道對方的數目,如此計算時

害怕這是對方已經算好了來唬自己地。

當下葉其雨拍案叫道:“好。好!這法子公道!娘子,取筆墨來!”

李文革擺了擺手,含笑道:“且慢,勝如何?負又當如何?”

葉其雨道:“若你勝了,我是不可能下山地,不過我可以允你將那些學生送進山來在我門下修習術算。若我勝了。甚麼也不要你的,這便下山去吧……”

李文革哈哈笑道:“好沒道理,若是在下勝了先生,說明在下自己便足以教這些學生了,何必還要送進山來請先生這輸了地教?”

葉其雨頓時語塞,這時那婦人道:“若是外子輸了,便請他出去給李大哥道歉賠禮,親自請李大哥進來;若是客人輸了。便由客人出去請李大哥進來,這可還公平麼?”

若是平日裡李文革早就大叫不公平了,不過此刻在這婦人麵前,李文革的口舌卻笨拙之極,隻得苦笑著硬著眉頭認了。

當下兩人分彆拿起了一支筆,蘸飽了墨汁,分彆在一張紙上寫了起來。

李文革自己提筆寫下了“三千八百四十七萬五千六百一十二”,然後將毛筆放了下來。

這時葉其雨也寫好了,那女子拿了過來,同時將李文革寫地數字拿了過去。李文革定睛看時。卻見那男子寫地是“九千五百四十一萬七千八百二十六”。

李文革笑了笑,提筆在紙上記錄下了自己剛才寫的那個數字,然後放下筆,抬頭看時,之間對麵的葉其雨已經動作飛快地擺起了草棍,並且已經在白紙上寫下了第一行數字。顯然是已經計算完了加法。

這位大師計算速度如此之快,實在有些出乎李文革地預料,好在自己設定的是一道四則運算題,否則自己這個未來人非立時丟醜不可。

他不慌不忙地站起身,端著自己手邊的墨盞走到牆邊,席地坐了下來,用手指沾上了墨,開始在土質地麵上列豎式……

很快。他就在身邊的地麵上記錄下了一個“133893438”的數字。

同樣時間不長,他又在身邊記錄下了一個“56942214”地數字。

然後他開始計算乘法。

這個式子列的就長了,八位數乘以八位數,結果將是一個極度變態的十六位數。這麼高位地乘法。即使以豎式算起來也是極花力氣的,還好李文革的算數底子打得還算不錯,一層一層乘下來,在折騰了不短的一段時間之後,他成功地得出了3671259251059512的結果。

此時葉其雨的籌棍已經鋪滿了半個桌子,這已經是極高地技巧了,對於籌算而言,計算的數字越大,籌算的麵積越大,兩個八位數相乘,水平差的人把籌棍鋪開一間屋子也不稀奇,葉其雨明顯是籌算高手,他是把數字分成一組一組進行計算的,眼明手快加上記憶力高超,硬是在半張桌子上擺開了算陣。

李文革在身邊用阿拉伯數字記下了結果,正準備換塊地麵演算除法,身邊卻傳來了一個稚嫩清脆的聲音:“叔叔,這些彎彎曲曲地是甚麼啊?”

李文革一抬頭,這才現那少婦不知何時已經走到了自己身側,正神情專注地觀看著自己在地上列出的豎式,而一個幾歲的小童正蹲在自己的對麵,好奇地打量著自己,卻不知道是何時自內室跑出來的。

李文革尷尬地咳嗽了一聲:“這是大食文字,用來籌算最方便不過的。”

“大食是哪裡?比長安還遠麼?”小童好奇地問道。

李文革苦笑:“遠的緊,大食在西麵兩萬多裡以外的地方,比長安遠多了……”

“這些彎彎曲曲地文字,是甚麼意思?”

“這不同的九個字,分彆表示自無到九九個數字。”李文革歎著氣答道。

在這期間,那婦人仿佛著魔一般盯著地麵上的幾個豎式,幾乎全然沉浸其間,對李文革和小童的對答充耳不聞。

李文革開始演算除法,沒算上多少那小童又問道:“叔叔籌算不用籌棍麼?”

李文革無奈地抬起頭,心中連連叫苦,如此不斷分心,是很容易算錯地。高位運算最忌諱分心,偏偏這個孩子不住在身邊打攪,隻是他雖然不滿,卻也不好意思公然宣之於口。

便在此時,那婦人悠悠地歎了一口氣,緩緩轉身輕輕對丈夫道:“啟眠,不必再算了,這一局你已經輸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