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難忘的夜晚(2 / 2)

正出神間,評委之一、青年作家劉丹妮拿著一篇稿子走到王濛的座位前,說道:“王老師,您來看看這篇稿子,很奇怪。”

王濛拿過稿子,先看標題:《此間樂矣,何必圖南》——“標題還不錯。”

但是越看眉頭就鎖得越緊,不到兩千字的文章很快就看完了,沉吟了一會,先問道:“你的意見是什麼?”

劉丹妮謹慎地回答道:“我認為,全篇風格不夠統一。剛剛我給馬源老師看了,他也覺得這篇文章怪。”

王濛道:“你們的感覺沒有錯,這篇文章的‘文心’部分的語言,明顯比首尾扣題部分的語言要成熟、圓潤許多,應該是兩個人的手筆。”

劉丹妮道:“你是說……”

王濛道:“這個同學的‘準備’,過於‘充分’了。這樣寫文章,已經失去了比賽的意義。這篇就不要打分了,先放在我這裡。”

劉丹妮見王濛接下了燙手山芋,高興地回到座位上繼續審稿了。

第三個難忘此夜的,則是張潮。

晚自習的時候,他心裡急的就像貓抓一樣。今天既是“新理念作文大賽”複賽的日子,也是《南國周末》出刊的日子。自己的三篇文章,究竟有沒有取得預想的結果?

如果石沉大海,那麼他依靠寫作成名、進入大學的計劃,就基本可以判定“此路不通”了。

文壇之路有時候是非常殘酷的。不是你有才華就能一炮而紅。許多作家成名前不知在多少報刊、雜誌上浮沉了不知多少年,賺著極其微薄的稿費,還要忍受各種冷嘲熱諷。

機遇、平台,有時候比你的才華重要得多。

六年前,韓涵如果真的錯過了第一屆“新理念作文大賽”的複賽,那麼今天他不可能玩著賽車、寫著書,時不時在媒體上和各路人馬打口水仗。

最大的可能就是他因為五門功課紅燈高掛被退學,然後窩在家裡當啃老族,靠時不時郵寄過來的幾十塊、百來塊的稿費單,繼續做文學的清秋大夢。

張潮幾乎是掐著手指算時間,終於熬到了11點。

看到其他三個舍友都躺床上了,他翻身下床,低聲嘟囔了一句:“考砸了,心裡煩。出去轉一轉。”

說罷就披著衣服下床出了宿舍。一路鬼鬼祟祟到宿舍樓門前,看到宿管老劉不出意外地在打呼嚕,他嫻熟地撥開虛掩的鐵門,溜了出去。

又是一路潛行,摸進了微機室,打開電腦,點開瀏覽器,輸入心浪的網址,竟然發現“‘新理念作文大賽’陷入輿論風波賽事誠信遭受質疑”是熱點新聞,就在首頁掛著。

“成了!”張潮心裡一陣激動,迫不及待地打開網頁,首先浮現出來的就是一張被話筒包圍著的年輕臉蛋,雖然眼睛被擋,但張潮不至於認不出他就是龐雲

張潮:“……”怎麼這種倒黴事也能讓龐雲碰上?張潮心裡念了聲“鵝米豆腐”,順便原諒他逃避道歉的雞賊。

不過還不等張潮細看,微機室的大門就被人一腳踹開了,燈也一下子全亮了,保衛處主任帶著兩個保安一個箭步上前就把張潮控製住了。

“接到舉報,有學生熄燈後溜到這裡上網。果然被我逮到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