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妍玲最近在編輯部裡壓力山大。
雖然拿下了《少年如你》的首版權,但是畢竟代價很高。花城社作為一家調性相對比較傳統的出版社,這次“被迫”炒作了一把,其實社裡還是有一些編輯有不同看法的。
何況《少年如你》還沒有出版,大家還沒見到真金白銀。
朱妍玲這次簽約回來,就壓住了資深編輯王紅釗手上的一篇中篇小說,讓延後一期再發。
雖然朱妍玲是《花城》編輯部的主任,但畢竟不是主編或者執行主編,這樣壓稿子自然引發了不滿。
文學雜誌的編輯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雖然有上下級關係,但是畢竟都是文人,骨子裡清高、孤傲的勁兒是改不了的。
何況王紅釗還是一個資深編輯,當時就不乾了,找到朱妍玲就施壓:
“我可已經答應趙大禾老師了,他的《北風呼嘯一下午》要在下一期的中篇裡打頭陣,你讓我怎麼交代?”
趙大禾是中原省的小說名家,畢業於燕京大學,成名已久,獲獎無數。
“不是不發,而是先等一等。下期一定上。”
“等那個嘴上沒毛的小孩子寫個純文學作品出來?”王紅釗冷笑。
朱妍玲心裡其實也沒譜。因為張潮現在雖然名聲大,但是文學實力並沒有受到認可。
《少年如你》從題材和風格上來說,明顯屬於類型小說的範疇,有明確的受眾群體,說是通俗小說或者商業小說也不是不行。
通常認為通俗小說作家和純文學作家之間,從創作理念開始,就有著不可以逾越的鴻溝,基本相當於愛迪生和愛因斯坦的區彆。
而《花城》是一本定位純文學的雜誌,喜歡刊登年輕作家的作品,尤其是具有先鋒色彩的作品。但是年輕成張潮這樣的確實還沒有。
朱妍玲道:“再等等,張潮的稿子這兩周就會寫好,如果質量不過關,那麼還是讓趙老師的小說上。”
王紅釗道:“你還真把寶都壓在他身上了?好,到時候哪怕官司打到蕭主編那裡,我也不怕!”
說罷氣哄哄地走了。
朱妍玲揉揉太陽穴,忽然覺得自己最近的情緒竟然都被張潮不到二十歲的小夥子調動著,不禁有些自嘲。
可是一周過後,張潮承諾的小說,卻沒有發過來。
朱妍玲這下是真的坐不住了,想要打電話給張潮,卻又生生控製住了自己的這股催稿子的衝動。本來編輯催稿,天經地義,但是考慮到張潮近期的創作壓力,朱妍玲不想讓他緊繃的弦斷掉。
王紅釗自然洋洋得意,拿著《北風呼嘯一下午》的打印稿放到朱妍玲麵前,讓她簽批。朱妍玲自知理虧,也隻好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張潮啊,張潮,你怎麼突然就掉鏈子了呢?”
不過又過了幾天,朱妍玲突然發現郵箱的收件箱冒出一個熟悉的名字,是張潮。伴隨著名字的,是一個word文檔附件,文件名是:《少年的巴比倫》。
朱妍玲馬上下載好,打開,認真看了起來。
3萬多字的中篇,朱妍玲整整看了2個多小時,對於她這樣經驗的編輯來說,是很漫長的一個過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