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這本10萬字以前什麼推薦都沒有的萌新之作,一路走到三江,一路走到上架。
有個資深作者對我說,我這本書沒有吃滿推薦,因為字數太多,就這樣匆匆上架可惜了,不然數據會更好看。
但是我知道自己是多麼幸運。
如果一本書到10萬字沒有拿到任何推薦,卻能走到今天,這個奇跡一定不是老天爺賜予的,而是讀者老爺們創造出來的。
作者確實是個萌新,有些書友以為我是某個老作者的馬甲,可能是因為一些還過得去的敘述和情節。
但是也有書友很敏銳地指出了我在初期創作的種種問題,尤其是“題材邊界感模糊”,老作者肯定沒這種毛病,隻有萌新會。
這句話準確定義了我前20章,尤其是前10章,犯下的種種錯誤——
幼稚的學生衝突、莫名其妙開始抄歌、和兩個女性角色缺乏基礎的互動與友誼發展、為了主角能用電腦生拗出來的提分小組……
其實總結起來,就是我這個萌新,什麼都想學一學、什麼都想試一試,看彆人寫了覺得挺好,自己寫出來就都是狗屎。
到最後,發現還是寫自己擅長的就好。所以有些最初構思時想寫的內容,最終沒有展開。
犯了這麼多錯,卻還能得到你們的青睞,我除了繼續努力寫出令大家滿意的內容,還能做什麼回報這份支持呢?
再說說寫這本小說的想法——作者與主人公是同齡人,我想借由這本小說,讓沉睡很久的記憶複活,並讓“張潮”這個人物,帶著我們穿梭其中,在構築故事的同時,也能與我、與大家發生一些共鳴。
所以這本書裡麵的內容,細節上會儘量貼合我記憶裡的事實;各種事件(例如作家班、書展)都是真實存在的,也儘量按照真實的時間線安排,最多為了情節服務而前後調整一小段時間。
至於人物,大家看看、笑笑就好,不要當真。
年輕一些書友在評論時指出我的一些“錯誤”,例如2004年高考是先報誌願後出分,還是先出分後報誌願,我覺得很有趣,年齡參差帶來的誤會,也許能讓更多人的記憶複活。
大概這就是我這本“文豪文”,沒那麼“文豪文”的原因吧——畢竟重生到2004年,能抄的文學名著實在不太多……
原諒我不那麼會寫“爽點”,尤其是怎麼打臉、怎麼報複。好多書友覺得主角要報複一下劉旭陽,我其實很想寫,但是想了半天也想不到在合理的邏輯框架內,怎麼去爽快地報複他,隻好模糊處理。
感情線方麵,我確實不想讓主角高中就談戀愛。但後麵肯定會安排,會在合適的時機切入,儘量自然一點嘛。
所以我還是儘量寫好我能寫的、我會寫的,讓這本書每天可以陪著大家度過10幾分鐘的輕鬆時光。
最後再次感謝所有書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