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潮最終也沒有點頭答應投資的事,隻說回去考慮一下。
並不是對自己的電影票房沒有信心,而是電影的財務計算是比較複雜和專業的,自己作為個人,沒有專業人員替他把關的話,最終收益如何很可能是筆糊塗賬。
虧點錢倒不是不能接受,被當冤大頭可就太難受了。
好萊塢的大明星為啥隻拿“票房分成”,而不是電影的“利潤分成”?因為曾經發生過明明票房大賣,但是明星找電影公司要錢的時候,卻被告知實際上公司在賠錢的事情——比如《哈利·波特》和《指環王》,華納、新線表示我們賠慘了!
一部電影,從創意階段到最終上映,參與的機構動輒上百,人員動輒上千,大公司很容易就通過財務手段把自己的淨收益做得很低,甚至賠本。
個人就算要追究,也很難支付得起時間、金錢成本。所以不是普通影迷理解的,票房的33%等於製片方收入,再和製作成本相加減就等於製片方利潤這麼簡單。
而華宜公司在這方麵的口碑就著實一般,在張潮印象裡,前一世華宜公司就和周星星鬨出過票房分成糾紛。
不過這也提醒張潮——他應該開始理財了。
《富布斯中國名人榜》從2004年開始就把內地作家列入榜單。例如在2004年初公布的2003年名人財富榜上,於秋雨就以420萬元年收入排在綜合排名第54位。
作家的稿酬收入都是光明正大的,並且出版社在支付之前都會代為扣稅,所以作家上榜並不像企業家上榜那樣“危險”。但是終歸會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
曆年登頂的作家,幾乎都會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都會被輿論反複檢驗,雖然不會有什麼損失,但是確實夠煩人的。不怕人家知道自己有錢,和整天被人盯著自己有多少錢是兩碼事。
開完會後,張潮回家打開電腦,好好查詢一下今年以來他的收入情況。之前出版社、報社給他轉賬都會提前發一封郵件,不過他一般都隻是匆匆看一眼就關掉。還好之前辦卡時就順開通了網銀業務,不然還得跑一趟銀行。
接著就是給瀏覽器安裝驅動,重啟電腦,插入U盾,輸入賬號密碼……一套操作下來,終於看到自己的銀行餘額了:4356911.1元。
張潮表示很欣慰,銀行餘額數字終於比密碼長了。
再看看收入明細——
其中大頭是花城社支付給他的《少年如你》的版稅,首印版稅加上加印的版稅,總額已經超過440萬元。
然後是花城社支付給他的《你的名字》的版稅,已經支付給他的第一筆首印版稅是60萬元。
接著是陸金波支付的《暗流集》的版稅,首印30萬冊,單冊定價19元,已經支付給他的部分首印版稅是50萬元。
華宜公司支付的《少年如你》影視改編與編劇費用80萬元,這是第一期費用。
明窗社引入《少年如你》的首印版稅支付了3萬港幣。
角川書店引入《你的名字》,首印是5萬冊,單冊定價600日元,先期已經支付了100萬日元的版稅。
還有報刊、雜誌刊發、轉載他的文章,零七碎八的稿費大概3萬多元。
集英社轉載《你的名字》漫畫版,張潮之前承諾過,連載稿酬全部歸夏答,所以不算在內。
收入加起來是640萬左右,扣去給爸媽的100萬,燕京、長福兩地買房的約100萬,自己的各種花銷,就是現在這個數字了。
當然隨著幾本書版稅的逐步支付,預計到年底收入接近千萬是很有可能的。尤其是《少年如你》和《你的名字》,前者年內銷量應該能破200萬,《你的名字》意外地,現在也有破百萬的潛力。
看著這筆錢,張潮還是有些頭大的。由於前世沒什麼財,自然就沒什麼理財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