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
“要我除掉唐劍,收編其部眾?”
中軍帳內,韓當猛的站了起來,不可置信的看向對麵來送信的呂蒙。
呂蒙連忙朝外麵看了一眼,壓低聲音道:
“將軍切莫聲張,此乃主公之意!”
韓當聽到這是孫權的意思,於是緩緩坐了下來,問道:
“據說此人頗有大才,甚至能駁倒孔明,大戰之際,如此良才不加以重用,為何反而要殺他?”
呂蒙回答道:
“此人曾是荊州叛將,心思不純,詭計多端,更是利用駁倒了孔明這件事,召開宴會,做下圈套,想騙取江東各大世家的錢財。”
“主公得知以後,方知此人不可留,故而使我送來書信,密令將軍務必將其除之。”
韓當聽完之後,陷入沉思。
呂蒙又上前一步,勸道:“此人斷不可久留,但是其麾下之軍甚是精銳,將軍務必要做好這件事!”
韓當這下可犯了難。
以前,他們無論是跟著孫堅或者孫策,他們都隻用衝鋒陷陣就可以了。
馳騁沙場,快意恩仇,那才叫大丈夫之誌。
從來不用做這種違心的臟活兒。
可是如今跟了孫權,卻什麽臟事兒都要來做,於是心中有些抵觸起來:
“既是主公欲殺唐劍,何不在建業便動手?”
呂蒙回答道:“若在建業動手,一來主公會背上一個害賢之名。”
“二來,他麾下的精銳部眾也不會這麽聽話的就來到沙羨。”
“如今,正是除掉唐劍的大好良機,將軍萬萬不可遲疑!”
韓當聽完,又陷入兩難的境地。
最後,他對呂蒙說道:“並非我不想遵從主公的命令,隻是唐劍身邊有一個小將,極其勇猛,有他在唐劍身邊,隻怕不好下手。”
“況且,唐劍麾下的部眾隻認唐劍,若沒有一個很好的理由,我即便是殺了他,他的部下也會嘩變。”
“這又該如何是好?”
呂蒙聽完以後,也一同陷入沉思。
隨後,他突然想起周瑜以軍令逼諸葛亮造箭一事。
於是,呂蒙連忙道:“末將思得一計,可以不費刀兵,便可誅殺唐劍,還能收編他的人馬!”
韓當聽了之後,連忙問道:“何計?”
呂蒙道:“近來大戰在即,我軍急需招募民夫,挖掘水道丶鑄造柵欄二十裡,以防曹軍。”
“但是百姓為躲避戰亂,多已逃散,早已征不到民夫。”
“將軍可以此為名,令唐劍限期招募民夫青壯,以防曹軍,若他辦不到,便以違抗軍令為名將他斬首。”
“如此依令而行,他的部下也就失去了嘩變的正當性,主公那邊,也會為將軍記一大功!”
韓當思來想去,目前也隻能這樣了。
於是派人去請唐劍。
不多時,唐劍帶著陸況趕到。
韓當丶呂蒙二人都在,但是表現得非常客氣。
韓當一路上都對自己愛答不理的,隻有見到陸況,他才會露出一點好臉色。
怎麽今天晚上就換了一副嘴臉了?
還有這個呂蒙,白衣渡江偷襲關羽,說明此人很有心機。
從今天這個氛圍來看,唐劍斷定這兩個土賊肯定沒憋什麽好屁。
於是,唐劍用眼神示意陸況提高警惕。
搜書名找不到,可以試試搜作者哦,也許隻是改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