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恢笑著說道:“我是笑有人撕下屁股上的布來遮臉。”
馬超一聽,有些尷尬。
但是氣勢上還是不能丟。
隨即,他將寶劍往桌上一放,說道:
“我知道你是個舌辯之士,靠著嘴皮子吃飯的人,今天你跑到我這裡,想來遊說我。”
“我這把寶劍剛剛磨得鋒利,如果你說得不合我的心意,我就拿你試劍!”
李恢聽完更加好笑,說道:
“馬將軍就不要再說大話了,你如今前途渺茫,生死無著,連一頓飯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還想拿我試劍?”
“我看將軍這劍不必拿來試我,將軍自試更好一些。”
馬超聽他這麽嘲諷自己,按照他平時的脾氣,早就跳起來一劍把對方劈了,哪裡還容得他這麽數落自己。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
如今的他,正如李恢所說,論前途,前途渺茫。
論當下,當下難過。
想活,但是活不出個人樣來。
想死,又沒有割下去的勇氣。
這讓他無地自容,但是仍然強作鎮定,抓起寶劍道:
“哼,大膽狂徒!真不怕我手中寶劍不利乎?竟然說我前途渺茫?生死無著?”
李恢昂首挺胸,一點不帶怕的。
“將軍現在和曹操有殺父之仇,和西涼有切齒之恨,前不能破葭萌關以滅劉璋,後不能歸漢中郡以見張魯,可謂是四海難容,無人收留。”
“天下雖大,卻沒有將軍容身之地,這難道不是前途渺茫丶生死無著嗎?”
馬超見李恢精準的說出了他當下所麵臨的窘境,這表示這個人雖然靠嘴皮子吃飯,但是卻實是有兩把刷子的。
於是他歎了一口氣,道:
“李兄所言極是。”
“隻是我如今也是走投無路,才落得如此境地,李兄既然到此,想必定能教我?”
李恢見馬超已經被拿捏,不由得冷哼一聲,看著旁邊站著的兩排刀斧手說道:“馬將軍就是這麽對待客人的嗎?”
馬超連忙讓刀斧手退下,隨後請李恢上坐,讓他給自己指條明路。
李恢說道:“將軍之父馬騰,與劉皇叔同受衣帶詔,曾一起發誓共討曹操。”
“今劉皇叔在此,將軍何以一葉障目,不去投他?”
馬超說道:“先前在葭萌關外,確實遇到過劉皇叔,他也跟我提起衣帶詔之事。”
李恢說道:“這不就對了?”
“劉皇叔仁義布於四海,將來必成大業,今又記得衣帶詔舊情,且劉皇叔求賢若渴,若將軍投他麾下,必然得到重用,將來還可以一起討伐曹操,上報國家社稷,下報殺父之仇,封侯拜將,必成佳話;將軍此時進退兩難,何不就此棄暗投明,免得在此受苦?”
馬超聽後,頓時豁然開朗!
原來他一直沒想過要投靠劉備。
今天經過李恢這麽一說,投靠劉備的好處原來有這麽多啊!
既可以一同討伐曹操為父報仇,封侯拜將,還可以脫離眼前的這個窘境,重新實現自身價值。
頓時,馬超便已經將董白給他謀劃的一切都拋之腦後,腦子裡隻有怎麽脫離苦海,回到一個相對舒適的環境裡去。
馬超越聽越高興,但是突然也想到他現在手底下也就一百來個敗兵,這怎麽好意思去見劉備?
於是他就把這個擔憂也跟李恢說了:
“隻是馬某現在身無寸功,如何拜見皇叔?”
李恢哈哈一笑,將手往帳外楊柏的營寨一指,說道:
“那不就是將軍覲見劉皇叔的見麵禮嗎?”
馬超恍然大悟,隨即便讓士兵以借糧的名義,將楊柏騙過來。
楊柏到了馬超帳中,見李恢坐在裡麵,正要問李恢是什麽人,馬超早已手起劍落,斬了楊柏,然後持楊柏首級招降楊柏麾下三千人馬,與李恢徑直投葭萌關上來見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