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傑出的梟雄人物,劉備深刻的知道自己該在什麽時候利用自己的情緒。
比如他一直以來都喜歡哭,是因為他可以用這種最廉價卻最能直擊人心的情緒,來收買人心。
而這一次,他也是想用孫權派人來綁他妻兒這件事作為借口,然後利用這個情緒,鼓動全軍上下,共討東吳。
這個方法,曹操早在徐州時就用過。
這些梟雄人物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你說他憤怒,他也是真憤怒。
你說他是用這個為借口,那也是真借口,你還沒法反駁!
但是經過諸葛亮的論述,由於剛剛取得益州,百廢待興,急需要安定維穩,不能窮兵黷武。
所以劉備的這個憤怒,還無法立刻轉化為用來進攻東吳的由頭。
但是,這個情緒,是可以儲存的。
隻要有了既定事實,那麽往後時機成熟了再起兵去討伐也是可以的。
劉備隻好問道:“那依軍師的意思,是要我放過孫權嗎?”
燈火閃爍。
二人正說話間,一隻飛蛾自窗外飛來,往那燈火上撲去。
第一次沒有死,隻是掉在了地上。
但是那飛蛾又從地上爬起,震動翅膀又向著燈火上撞去。
最終淹死在風油中。
燈火也重新變得明亮了起來。
孔明看著此情此景,放下羽扇,對劉備說道:
“不是放過,是放棄。”
“放棄?”
劉備開始詫異。
孔明一直以來,都以聯吳抗曹為基本方針,占荊益以爭天下。
以往他都是一直主張東聯孫權,北據曹操。
如今也突然說放棄孫權?
究竟是什麽意思?
劉備不明白,於是問道:
“軍師方才說,不可攻孫權,以防止曹操襲我之後。”
“現在又說放棄孫權,這兩者……豈不是自相矛盾?”
諸葛亮卻指著油燈裡麵浸死的飛蛾,說道:“主公方才可曾看到這隻飛蛾?”
劉備看了一眼油燈裡的飛蛾,一臉的不解。
諸葛亮解釋道:
“孫仲謀如今已然失心瘋,便如同這飛蛾一般,不停的作死。”
“如今的孫權,已經不能再作為盟友對待了。”
“但是既然他不願做我們的盟友,那我們就讓他人取而代之!”
“他人?”劉備聽完,腦子裡似乎有了一些靈光:
“軍師的意思是說,我們放棄孫權,轉而與唐建明結盟?”
諸葛亮點頭道:“正是如此。”
劉備聽後,心裡倒是舒服了一些。
因為唐劍跟他的關係雖然說不上有多好,但是也不算差。
關於登錄用戶跨設備保存書架的問題,已經修正了,如果還是無法保存,請先記住書架的內容,清除瀏覽器的Cookie,再重新登陸並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