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章(1 / 2)

洪武十三年二月二十一日,洪武帝朱元璋下詔書,準燕王就番,鎮北平。王府眾人紛紛忙碌起來,定於半月後出發前往北平。沈清特準崔淼回家安頓,並承諾若是李翠蘭願意跟隨,他會向燕王稟明。崔淼道謝後,騎馬趕往家中。

到家時,已近晌午,李翠蘭正在廚房準備午飯,見崔淼回來,連忙放下手頭上的活計,迎了過去。

李翠蘭欣喜的說道:“大郎,你怎麼有空回來?”

自從進入燕王府,崔淼甚少回家,隻每月的月末回來一次,待一個晚上,第二天清早就回王府,所以兩人相處時間並不長。

“母親。”崔淼原以為自己很難開口,誰知竟叫的這般自然,他這才意識到,麵前這個麵容蒼老的女人不知不覺間,已經住進了他心裡,就像崔女士一樣。

“母親,皇上傳下詔書,準燕王殿下就番,於半月後啟程前往北平。沈千戶答應兒子,可以帶母親一同前往北平,兒子此次回來,就是想問問母親的意見。”

李翠蘭懵懂的問道:“北平?離這裡遠嗎?”

“千裡之遙。”

李翠蘭一愣,隨即笑著說到:“現下已是晌午,母親先準備午飯,有話我們飯後再說。”

崔淼明白背井離鄉是件大事,尤其是在這裡生活了半輩子的老人,離開家鄉就像撅了他們的根一樣,難舍難離。

“好,母親這麼一說,兒子還真餓了。”

李翠蘭一聽,連忙說道:“大郎先回房歇會兒,飯菜好了,母親再叫你。”

崔淼想去幫忙,奈何李翠蘭堅決不讓他進廚房,無奈之下隻得隨了她。不過他也沒回房,而是搬了個凳子放在廚房門口,跟李翠蘭閒話家常。

很快飯菜就上了桌,一大盤青菜炒肉,滿滿的兩碗米飯,兩個雜糧餅子,兩碗蛋花湯,算的上頂好的飯菜。

兩母子說說笑笑吃著飯,這應該是自崔淼穿越過來,兩人吃的最融洽的一頓飯,他們很默契的沒有提起離開的話題。一直到吃過晚飯,李翠蘭收拾完,這才來到崔淼的房間。

“大郎,母親想了想,還是不去了。”李翠蘭的眼睛裡有太多太重的情緒,看的崔

淼鼻頭發酸。

“母親,為何?路途遙遠,兒子又是身不由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家,您跟著,我們還能常見麵,多少有些照應,不好嗎?”

李翠蘭溫柔的看著崔淼,說道:“大郎,母親什麼都不懂,跟著你也是累贅,什麼都幫不了,倒不如安分的待在家裡,至少不給你招禍。況且這裡還有你爹,母親走了,他就剩一個人,太孤單了,母親舍不得。”

“母親,難道您就舍得兒子嗎?”

李翠蘭眼圈泛紅,張了張嘴卻什麼都沒能說出來,隻是溫柔的撫摸著崔淼的臉。

“母親,您就隨兒子一起去吧。”崔淼第一次正視麵前的女人,把她當成自己的親人。

李翠蘭收回手,說道:“大郎,故土難離,母親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離不開。大郎長大了,可以像雄鷹一樣飛了,母親不能再耽誤你。若不是當年母親一時糊塗……”

“母親,當年不是您的錯!”崔淼打斷李翠蘭的話。

李翠蘭眼中含淚,聲音微顫的說道:“大郎,母親都能看見!你身上的每一處傷,每一塊老繭,每一個水泡,母親都能看得見!大郎,對不住,母親讓你吃苦了!”

崔淼心裡驀然升起一股委屈,眼圈酸澀難忍,他抱住這個飽經滄桑的女人,真心實意的叫了聲“母親”。

兩年來崔淼確實吃了不少苦頭,雖然不曾喊苦喊累,但心裡也會有惶恐和委屈,他以為自己隱藏的很好,可麵前這個女人卻看得通透,這就是母親。

母子兩人抱在一起許久,隻是安靜的抱著,崔淼卻知道她在無聲的哭泣,懷裡身體的顫抖,肩頭被打濕的衣服,都真切的告訴他,一個母親對兒子的不舍。

縱然再多不舍,時間也不會為任何人停留,第二天一早崔淼便要離開,他將身上的銀錢全部交給李翠蘭,叮囑她一定保重身體。而李翠蘭什麼都沒說,隻是溫柔的看著崔淼。直到崔淼騎馬遠去,再也聽不到她的聲音,她才大聲的喊了聲“大郎”。

回到王府,崔淼將馬匹放回馬房,徑直去了沈清的青竹園。來到院門口,守門的小廝連忙迎了出來,說道:“崔總旗來了。”

崔淼笑著問道:“千戶可在?”

小廝點點頭

答道:“在呢,小的這就去給您通稟。”

小廝轉身進門通報,崔淼則等在門口。大約五分鐘後,小廝回轉,躬身說道:“崔總旗,大人有請。”

崔淼回禮,抬步走進院子,一路來到書房門口,小廝這才停下,說道:“崔總旗,大人就在裡麵,您請。”

崔淼站在門口敲了敲門,待沈清應聲,他才推門走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