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十七章(1 / 2)

洪武十三年六月初一,回到北平已經十天,期間燕王朱棣召見過崔淼一次,朱棣對崔淼大加讚賞,不僅砍殺元軍將領,還護衛沈清有功,朱棣是越看崔淼越滿意,並擢升崔淼為百戶。賞賜寶鈔一百貫,布十匹,糧食若乾。

這時崔淼才得知,當初那個身著緋袍的元軍騎兵,居然是個千戶,還是脫火赤的先鋒官,所以就算朱棣不發話,隻要沐英不貪功,如實上報,朱元璋也一定論功行賞。

崔淼自是千恩萬謝,胸脯拍的啪啪作響,指天立誓致死效忠,這次召見,朱棣滿意的笑了,崔淼也滿意的笑了。

自從薛祿從馬強那兒打聽到崔淼的傷勢,眉頭就沒舒展過,除了上廁所,他不能代勞,薛祿就沒讓他乾過活,洗臉水,洗腳水,甚至鋪床疊被,都是薛祿一手操持,弄得崔淼既無奈又感動。

除了薛祿,最讓崔淼頭疼的恐怕就是沈清了,回到王府十天,沈清每天都召他去青竹園,清早去,傍晚才回,一日三餐他就沒在彆處吃過,雖然飯菜可口,但一想到飯後,黑乎乎的散發著怪味的中藥,他頓時吃什麼都不香了。其實這些崔淼都可以忍受,藥再難喝,也就是苦那一會兒,最讓崔淼受不了的,就是沈清不知哪來的興致非要教他下棋,對於有密集恐懼症的他來說,簡直就是一種精神折磨!

這天清早起來,崔淼不待沈清叫人來請,一大早便出了門,出征前和郎平五人約好,一起去城外找姚老漢請教農事,畢竟已經錯過春耕,如果再晚,今年的收成就沒了。

雖然外傷好的差不多了,但崔淼還是沒敢騎馬,與馬強五人一起步行出了城,五人說說笑笑,不知不覺便來到目的地-王莊。

在馬強的指引下,一行六人在一個小院兒前停下,一米多的土牆圍著,站在牆外就能看到院裡的一切。院裡一棵粗壯的槐樹栽在小院中央,幾隻母雞在樹蔭下散步。

馬強轉身看向崔淼,說道:“百戶,這裡就是姚老漢的家。”

崔淼聞言連忙擺手,說道:“馬小旗,任命文書還未下達,可不敢亂叫,還是叫我總旗吧。”

馬強不

以為意的笑著說道:“王爺已經發話,大人走馬上任隻是時間問題,何必這般小心”

郎平不讚同的說道:“老馬頭,‘小心駛得萬年船’的道理,你不懂?要想在官場長久生存,就必須小心謹慎,謹言慎行!”

崔淼見兩人又要爭吵,連忙說道:“行了,郎小旗說的對。凡是小心些,總不會錯。走吧,時間不早了,我們抓緊些。”

眾人站在不足一人高的木柵欄前,馬強揚聲叫道:“老姚頭,老姚頭在家嗎?”

等了不大一會兒,半掩的房門被人從裡麵拉開,一個麵容蒼老的老人出現在門口,看向院門,應道:“來了,來了,誰啊?”

“我,馬強,老姚頭快開門,我們家大人找你有事。”

姚老漢聞言連忙加快腳步,來到門前,將擋門的木棍挪開,誠惶誠恐的看著眾人,躬身說道:“小民參見諸位大人。”

崔淼連忙將姚老漢扶起,笑著說道:“老人家不必多禮,我們此來是有事請教,貿然打擾,還請老人家莫怪。”

姚老漢連忙說道:“大人嚴重了,快請進,請進!”

眾人走進院子,姚老漢連忙從屋裡拿了幾個凳子,赧然的說道:“諸位大人見諒,小民家中清貧,沒有過多凳子,隻能委屈幾位擠一擠,坐在這長凳之上了。”

崔淼毫不在意的說道:“老人家不用這般客氣,我們也是窮苦人家出身,沒那麼多講究。老人家您坐,人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您這般長壽那就是寶中寶,我們該敬著才是。”

眾人客套一番,所有人都落了座,崔淼直接說明來意,姚老漢一聽他們要請教農事,不禁侃侃而談,與之前的誠惶誠恐完全判若兩人。崔淼不停的發問,姚老漢耐心解答,所有人都認真聽著,不知不覺間,已經過了晌午。

突然一陣肚子的轟鳴聲響起,打斷了姚老漢的話,眾人不禁尋聲看去,隻見陳虎臉色漲紅的說道:“已經過了晌午,俺餓了。”

眾人一陣哄笑,姚老漢留眾人在家吃飯,崔淼婉言謝絕,說道:“老人家,雖然您說的甚為詳儘,但我從未實踐,也不知能記住多少,希望我耕種之時,能請老人家在旁指導。老人家放心,待耕種完,

我一定好好酬謝。”

姚老漢擺擺手,說道:“大人,酬謝就不用了,隻要老漢能幫上忙,大人儘管知會一聲。”

崔淼和姚老漢商定好耕種時間,又留下一張一貫的寶鈔,便帶著眾人回了城。為了聯絡感情,崔淼做東,在城中的小酒館,要了幾個酒菜,一大盆米飯,二十個餅子,精不精致另說,能管飽最好,一行六人說說笑笑倒也儘興。

大家酒足飯飽,各自散去,崔淼回到王府時已過申時,遠遠的就見一個人影站在大院門口,待走進一看竟然是沈清,崔淼不知怎的,竟莫名有些心虛。他訕訕的笑著說:“標下見過千戶。”

沈清淡淡的問道:“去哪兒了?”

崔淼答道:“回千戶,蒙王爺厚愛,賞賜給標下五十畝農田,但標下不曉農事,怕辜負王爺一片良苦用心,故尋得通曉農事之人請教,時過晌午,不想勞煩人家,這才回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