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三十一章(1 / 2)

洪武十四年八月,接連打了半年多的仗,從北蒙古到雲南,跨越整個大明朝,即便是再膘肥馬壯的軍隊,也該喘口氣,明軍大捷班師還朝,而崔淼有幸被準許回家探親,雖隻有七日,但好歹能回家看看。

快馬飛馳,一直到中午才停下來。崔淼猶豫了半晌終是開口問道:“指揮使,您去鳳陽所為何事?”

沈清淡淡的說道:“大郎喚我阿清便可。”

“大郎?”崔淼抽了抽嘴角,這稱呼隻有李翠蘭叫過,不知為何沈清這麼一叫,崔淼便覺得渾身不自在。

“沈大哥,你還是叫我崔淼吧。”

“為何?我倒覺得喚大郎更親切些。”

“也不為何,就是覺得有些彆扭。”

“一個稱謂而已,大郎何必計較。”

崔淼一想也是,不就是個名字嘛,叫什麼不行。想到這兒,他也就釋然了,再次問道:“沈大哥,你此去鳳陽所為何事?”

“祭拜。離家近兩年,是時候回去看看了。”

崔淼點點頭,說道:“可陛下的聖旨估計也會在這幾天到達,趕得及嗎?”

沈清解釋道:“我此去隻留兩天,快馬加鞭返回,應該不會耽擱。”

崔淼算了算時間,確定不會耽擱後,這才長出了一口氣,笑著說道:“沈大哥,前麵有一間茶棚,我們停下歇歇腳,吃些乾糧再趕路。”

“好。”

兩人來到茶棚前,一個中年男人迎了過來,招呼小二將馬匹牽走拴好,又招呼兩人到涼棚裡落了座。

“兩位客官吃點什麼?咱們這兒有酒有肉有饅頭,還有熱湯麵。”

自從到北平,崔淼和沈清低頭不見抬頭見,更是一起吃喝了近兩個月,對沈清的飲食習慣可謂了若指掌,也不用問,直接說道:“三碗熱湯麵,二斤醬肉,有餅子的話,就在來五張餅子,另外準備兩斤醬肉,十個饅頭打包。”

男人一聽笑容滿麵的應道:“好嘞,客官先喝碗熱茶歇歇腳,飯菜馬上就來!”

兩人一邊喝水,一邊閒聊,大抵都是打仗的事,當然還有崔淼的農田。雖然這半年一直在外,但崔淼的屯田並沒有荒廢,走之前他找了姚老漢,給了他銀子,讓他代為看顧屯田,該耕種耕種

,該收糧收糧,給的錢足夠他雇些人手幫忙。姚老漢也不負所望,將屯田打理的井井有條,今年的上半年就已經產出一次,比去年每畝高出一百斤,算得上豐產。這秋糧馬上又要收割,崔淼又拿了些銀子給他,讓他不要省,凡事能提高畝產的辦法,都找塊地試用,隻要他付得起,就支持他搞試驗田。

“沈大哥,近幾年各地災害嚴重,朝廷雖儘力救災,但到底是治標不治本,還是得想辦法減免災害發生的可能性。”

“天災並非**,非人力可解。”

“有些天災是不可解,但有些可以。比如水災,河南水災泛濫,多半與黃河有關,若能想到解決辦法,並不是不可解。”

“如何解?”

“攔不如疏,疏通河道,比高築堤壩要好……”

兩人說話間,男人端著一盤牛肉,五張餅子走了過來,笑著招呼道:“兩位客官先吃著,熱湯麵馬上就好。”

兩人也不客氣,拿起餅子就開吃,從清早到現在一直趕路,確實餓了。一張餅子下肚,崔淼接著說道:“沈大哥,我知曉疏通河道是個大工程,不是一兩年便能完成,但為了朝廷能夠長盛不衰,民生是基礎。隻有百姓不為吃穿發愁,民心穩定,朝廷才能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