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真假千金對照組的親爹(12)(2 / 2)

孫誌國想得明白,他這兩年和謝景關係密切,謝景能過得好,能有更好的前途,自然對他沒壞處,他想,要是未來真的如謝景所說,恢複高考了,謝景想參加考試,他就給他找書來複習好了!他孫誌國彆的本事沒有,認識的人卻多,也認識幾個手上有書的人,那些書彆人很難搞到手,他孫誌國卻還是能辦到的!

他這頭正盤算著呢,謝景卻一句話打破他的暢想。

他美滋滋笑著:“嘻嘻,都知道高考重要,但偏偏大家都沒有複習用的書!”他轉頭盯著孫誌國:“孫哥,你說,我要是有書,得多值錢!”

好嘛!這小子勤想著掙錢呢!

這也叫他回想起了當初和謝景相識的契機。

到這個時候,孫誌國才不得不承認,謝景這小子,滿腦子都是生意經!

雖然如此,他還是依照謝景說的話,為他買來了這好些書。

也如他所說,這書買的時候不值錢,甚至好些都是從舊書攤,或是回收點低價回收來的,但到如今,卻實實在在是貴重得很。

謝景也大方得很,雖然買書的錢是他出的,但力氣是孫誌國出的,他便直接將一套書給孫誌國留下:“孫哥,這給你!最近應該很多人找你,你直接讓他們自己抄,這樣誰也不為難誰。”

孫誌國也知道謝景的性格,索性不跟他客氣,又叫了人來給謝景裝車,這才放了人離開。

臨出門前,孫誌國偷偷在謝景耳邊提醒道:“這段日子,管製鬆了許多,你小心著些,應該沒事了。”

這話語焉不詳,卻叫謝景心頭一跳,看著孫誌國眼裡有一絲熱切:“果真?”

孫誌國點頭:“當然!”

謝景:“好!”

等拉著一車的書回了紅旗公社,謝景又一次引起了全公社的注意。

平日裡再怎麼對謝景看不上的知青如今都忍不住湊上來,手指小心地摸摸書試探道:“謝景,這書?”

謝景仰著腦袋,故意拖延了些尾音:“這書——”

直把人勾得屏息以待,又不說了。

他眼中狡黠,有一絲那些人嘴裡說的“市儈氣”:“等著吧,我給我爸找來的!”

謝景的爸不就是大隊長?!是給大隊長找來的?!

公社裡誰都知道,謝家如今出了個謝來寶和謝景年紀還算是能夠得上,其他人都跟高考一點關係都扯不上。

但這一車的書,哪裡是兩個人能看得完的,更不用說,這裡麵就有不少重複的書,明顯不是一個兩個人的份。

謝景卻不說了,頂著眾人好奇又熱切的眼神,硬是低著頭沉默著把一車書給拉回了謝家大院。

謝父都沒想到,自己兒子去一趟縣裡,竟然拉回了一車書。

謝景用毛巾在井水裡浸濕了,隨手抹了抹汗水,然後才抱起了早就跟小狗狗一樣扒著他膝蓋瞅著他的元寶,指著那車書對謝父說道:“爸,這書,你看著辦!”

這話沒頭沒尾的,謝父看了看門外探頭探腦的知青和村民們,“嘶——”了一聲,顛兒顛兒地去當著眾人期盼的眼神關了門,又轉頭回屋,對著兒子滿是不解。

“你這書哪裡來的?”

謝景抱著元寶,正拿著孫誌國給他的糖豆哄她玩兒,那糖豆五彩斑斕的,其實就是拿各種色素染了色,聞起來有股很重的香精味,但是對小孩子來說,五顏六色+濃重的香味,那就是好吃的東西。

元寶也不例外。

她如今兩歲了,正是最活潑的時候,恨不得看到什麼都往嘴裡塞,小乳牙就像是米粒一般可可愛愛,小孩子這兩年養得好,白白胖胖的,手臂跟藕節一般。

她眼睛直勾勾地看著那裝在塑料瓶子裡的糖豆,手指短短粗粗的,上麵還有個窩窩,試探性地點了點塑料瓶,嘴裡喃喃道:“爸爸……吃糖……”

謝景光是看著,就知道這小姑娘眼裡心裡恐怕就隻有糖了,歎了口氣裝出一副可憐巴巴的模樣:“元寶不愛爸爸了嗎?元寶眼裡都沒有爸爸隻有糖了……”

小姑娘對長句的理解不太好,此刻被迫將眼神從糖豆轉移到了自己爸爸身上,還有些焦急,小短腿在謝景懷裡上下跳著,恨不得把自己都揉進爸爸的懷裡去:“不是、不是!元寶最愛爸爸了!”一邊說著,還為了表示肯定狠狠點頭,小腦袋瓜重重地點在謝景的懷裡,聲音純稚:“元寶愛爸爸,但是、但是……”她偷偷看了眼不遠處的糖豆,越說越小聲,“元寶偷偷地變下心,愛一小會兒糖好不好?”她還挺聰明,大拇指和食指比出了一個一點點的手勢,眼睛都眯成一條縫了。

這副模樣實在是可愛中透出一股子機靈,連邊上滿頭大汗的謝父都忍不住笑道:“元寶真像你啊!”

這股子機靈勁,為了點吃的都能說一筐子好話,如今他嘴甜腦子又靈活,不能說裡麵沒半點小時候的影響。

孩子這邊哄著,正事兒也說著。

謝景把塑料瓶打開了,隻倒出一顆糖,看著元寶的眼睛叮囑她:“這糖,一天隻能吃一顆,看好了,這是今天的糖。”說完,將糖遞給了元寶。

然後轉頭看著親爹道:“爸,這書你彆管我是從哪裡弄來的,反正是合法途徑,你放心,最近不是村裡事兒比較多嘛!我尋思著,給大家找點事兒做做!”

他指著外頭的書:“那裡麵都是初高中的書,不管是知青還是村裡人,或是外村的人,都能來借著看。”這話一說出來,謝父都有些震驚了:“你這是做大善人啊?!”

他都沒想到,自己兒子覺悟這麼高的嗎?!

這書如今可不便宜啊!甚至哪隻是不便宜,很多地方根本就沒有!

謝景直接一句話叫他打破了他的想象。

他說:“您兒子是這樣的人嘛?!叫我吃虧可真是想多了!借一本書,要一斤米,或是等價的其他東西!每借一本書都要登記,還回來再登記,爸,這事兒你找大嫂做吧,她好歹是小學畢業,會算數,不會搞錯了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