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國界(公元214年初)。
許昌:
魏公曹操:“張遼八百騎踐踏吳國十萬大軍?”
“好好好,孫權小兒的十萬大軍,在天道曆史的進程中,竟然被張遼八百騎踐踏,這等戰績,真是千古少有,孤得要好好嘉獎張遼!”
荊州:
征虜將軍張飛:“我滴的乖乖,這張遼八百騎是怎麼踐踏孫權的十萬大軍的?就是十萬頭豬擺在那裡,八百騎衝鋒也要累得夠嗆吧?”
建業:
討虜將軍孫權震怒而起,不可置信的怒道:“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吾親率的十萬大軍,怎麼可能被張遼區區的八百騎兵踐踏?”
......
西楚霸王項羽,皺著眉頭道:“後世人在談論勇猛善戰之人時,為何沒有帶上吾?”
漢高祖劉邦:“大漢後世的霍去病真能千裡奔襲活捉匈奴王?大漢後世的將領都是這麼勇猛的嗎?”
“那三國的趙雲,是不是在第一期天道盤點中的那名蜀漢的老將趙雲?”
“既然趙雲也是後世的漢將,那關羽與張遼是不是也是漢將?”
唐太宗李世民:“這辛棄疾,年紀輕輕就這麼敢想,真是讓人越看越喜歡。”
東京留守宗澤(老年):“後世的大宋,能有辛棄疾這樣的年輕將領,是漢人與大宋之幸。卻是辛棄疾的不幸,唉!”
【辛棄疾的豪情一出,在場的所有人都被震驚了。】
【見眾人如此震驚,辛棄疾連忙講道:“我非莽夫,也非愚笨,我如此而為的原因有五。”】
【“第一:我自南北歸的消息,並未傳開,金人與張安國,並不知曉我已回到萊蕪,更想不到我會領軍突襲他們。”】
【“第二:張安國帶走了義軍大量的騎兵投了金人,也知曉萊蕪城中已無能戰的騎兵隊伍,他們必定不會多加防備萊蕪城的騎兵,這樣可以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第三:萊蕪城與泰安城中,糧食已不多,對於義軍與百姓來說耗不下去,必須要儘快破此局麵。”】
【“第四:我要帶著張安國的人頭到泰安城,祭奠耿京大哥的再天之靈。”】
【“最後就是,此戰過後,我等要帶著泰安與萊蕪的義軍與百姓,一起南下歸宋,所以此戰避無可避,並且必須速勝,我等已無退路。”】
【辛棄疾在講完五個原因之後,在場的所有人都已經被震驚的說不出話來了。】
武翼郞嶽飛(青年):“這後世的辛棄疾,真是我等大宋漢人為將者的榜樣。”
衣衫襤褸,身在臨安大理寺獄中的中年嶽飛:“這辛棄疾更像是,一名年紀輕輕,就已經心中豪情萬丈、敢想敢為,義薄雲天為民族著想的豪俠之人。”
明太祖朱元璋:“辛棄疾在史書上被簡簡單單幾個字就一筆帶過的事件,居然還有這等驚人的細節。”
大宋高宗界(1161).
山東好漢耿京:“俺不想多說了,在這一世裡,俺的這條命,就是濟南公子辛棄疾的了。”
喜歡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請大家收藏: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