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華夏千古第一KPI:三萬三千萬白銀(2 / 2)

明世宗朱厚熜:“有這麼多的白銀嗎?在這一世裡,怎麼能讓裕王賺了去!”

大清乾隆界。

清乾隆帝弘曆皺眉:“後世統計的數據?這準不準啊?”

“大清王朝在入主中原之後,也沒有見到大明王朝的國倉之中,有這麼多的白銀啊?”

“還有,華夏大地,地大物廣,確實是不需要海運,更不需要對外開關,給王朝增加一些沒有必要的不穩定的因素存在。”

“王朝的穩定,才能使百姓安居樂業,沒有額外多出的一些無用的白銀,也能拿物價的價格更穩定。”

......

【有了利益,就有了走私,在官商勾結下,沿海的走私無法遏製,並且愈演愈烈,使市場陷入一片混亂。】

【大量的白銀,被走私帶入華夏,沒能直接進入大明國庫之中,也使大明王朝的物價飛漲。】

【百姓的財產,也因為物價飛漲等原因,也慢慢的流入到大明王朝的貴族,官員,以及土豪劣紳的手中。】

大清乾隆界。

清乾隆帝弘曆興奮的大叫:“看到沒有,平白多出來的白銀,隻會對普通百姓造成更大的迫害。”

“想要維持王朝的穩定,維持百姓的財產與利益,閉關禁海,也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

大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怒道:“後世的大明朝廷如此腐敗,貪官汙吏如此嚴重,在這樣的情況下,確實不應該開關。”

“官商勾結,官患勾結,不但讓漲海寇與倭寇的物資補給,更使走私的人貪官與小人賺走了大量的錢財利益。”

“怪得,這個統計沒有進入說明是流入到大明王朝的國庫,而流入到華夏大地了。”

隨後,明太祖朱元璋雙目冒出精芒說道:“但是,可以先把貪官汙吏殺絕,嚴懲所有的走私犯,這樣的問題不就能抑製住和減少發生了嗎?”

.....

大明世宗界。

明世宗朱厚熜:“看來朕還是把問題給想簡單了,若是民間的走私無法遏製,那為何不能朕自己來走這最大的私呢?”

“朕自己來走這私,是不是就能把握市場的方向與價格了?”

“既然想當華夏千古曆史上,第一個想登上海外之島的皇帝,這個問題是要好好想一想,該如何解決掉。”

在被天道否定了長生不死的存在後,以及知道自己終其一生,也無法修仙煉道成功後,明世宗朱厚熜就在想自己今後的目標是什麼了。

現在知道了大航海時代,就是一個鼓勵弱肉強食時代,並且在之後,還會被無數人稱讚,歌頌數百上千年後。

這簡直就是一舉多得的事情,不做白不做,做了還能被後世人稱讚與歌頌,簡直就是雙贏之舉。

同時,也算是給明世宗朱厚熜他自己找到了一個,在華夏千古中,是其它皇帝都沒有做的事情,也算是給自己找到了一個目標。

那連那隋煬帝楊廣,因為在焉支山,舉行了一次萬國博覽盛會與封禪祭祀,都能被千古傳頌,自己若是成功了,還不是千古一帝了?

......

大明思宗界(1642)。

潼關:

陝西三邊總督孫傳庭:“果然如此,即便大明王朝沒有錯過大航海時代,也會一樣的走向衰落。”

瀘州:

八大王張獻忠:“如此腐敗不堪的朱明王朝,從海外賺到再多的白銀與財富,沒有惠及到百姓,早就應該覆滅了。”

北京:

明思宗朱由檢雙眼閃爍:“貪官汙吏與腐敗,就是大明王朝的第一個敵人嗎?”

雖然此時天道,還沒有盤點到他明思宗朱由檢的身上。

但是這一期的天道盤點是從其先祖明世宗朱厚熜開始盤點的。

那就表明,他大明皇帝的崇禎皇帝,也有很可能是大明王朝最後一位皇帝的朱由檢,想要挽救大明王朝,隻是想殺光本朝的誤國官員,怕是遠遠不夠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