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王朝的命脈(2 / 2)

【時間一長之後,大明百姓手裡的資產越來越少,於是大明的百姓就逐漸棄用了“大明通行寶鈔”的紙幣,民間又開始以貴金屬作為通用貨幣。】

【因為大明王朝缺少銅礦,也缺少白銀,因為稀缺性與保值性,白銀慢慢的就成為了替代大明紙幣的通用貨幣。】

明太祖朱元璋:“怎麼沒有直接講解考成法,反而講起白銀與大明王朝的貨幣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華夏大地之外的,世界各地與各國,都出現了大量的白銀在流通。】

【而大明王朝之內,白銀稀缺性,其用途與價值,更是遠遠超過同時代的華夏之外的各地諸國。】

【不少大明的商人,尤其是江南以及沿海地區的商人,很快就看到了其中的利益所在。】

【於是,便開始了與世界各國做起了海外貿易,即使王朝一度頒布閉關禁海令,也無法製止他們。】

【大明王朝的官員在白天頒布朝廷禁令,商人晚上便帶著白銀上門。】

諸天萬界下無數帝王們,看到天道突然盤點起貨幣,白銀,以及官商勾結,並沒有等到他們所期待的考成法的具體內容時,都有些聽懵了。

並且都疑問了,難道這個“考成法”,還能與王朝貨幣,白銀,以及商官勾結等關聯起來嗎?

【江南富商,沿海商人通過與海外他國的貿易,或者是走私,使華夏大地之外的大量白銀,非法流進到大明王朝之中,衝擊著大明王朝的貨幣係統與製度。】

【大量非法的白銀進入到大明王朝之中,就意味著朝廷失去了王朝的鑄幣權,而江南的富商則利用手中充足的白銀儲備,就可以控製了明朝的經濟係統。】

大唐太宗界。

唐太宗李世民:“原來如此,大明王朝失去了鑄幣權,王朝的經濟係統,就會被走私的富商分走或者是間接的控製住了。”

“那不就等於,大明王朝的皇帝以及朝廷,失去了對江山社稷的掌控力了嗎?”

“即使在明麵上,天下仍然是大明王朝的天下。”

“但是,大明王朝與京城之外的地方呢?”

“沒有了鑄幣權,大明王朝的朝廷對天下,對京都皇城之外的掌控力,隻會越來越低。”

“因為,錢與糧食,就是一個王朝的命脈所在!”

“有糧就有錢,有錢就有糧。”

“有錢可以擁有很多糧食,但是擁有多糧食不一定能擁有很多錢財。”

......

大明成祖界。

明成祖朱棣:“難怪老大,會整天給老子哭窮了,原來在大明王朝以及朝廷所不知道的地方,還存在著這麼的一個弊端...”

“哪怕這些走私的富商,就是在海外隨便撿到的一塊銀子,都能在大明王朝之內,換取到大量的物資。”

“這簡直就是一種,比直接發起戰爭所造成的後果,還要巨大的傷害。”

......

大明世宗界。

明世宗朱厚熜:“難怪同樣是華夏的中原王朝,大明的江山遠比南宋時期還要遼闊,卻在朝廷國庫的財富上麵,比不過僅有一個半壁江山的南宋了。”

......

若論大明王朝時期的財富總量,確實是比華夏曆史上很多王朝都要多。

但是其它時代的中原王朝,並沒有受到過海外白銀大量通過走私的方式流入到王朝的內部,衝擊著王朝的經濟係統。

所以在大明王朝時期下的百姓,以及王朝國庫,都要比其它時代的中原王朝要窮...

【走私富商豪強和地方的官員結合成為了一個利益的共同體,一方麵可以盤剝朝廷,控製整個明朝的財政收支,一方麵又可以盤剝百姓,定期的瓜分百姓手中的資產。】

【當朝廷的政策下來之時,因為自身利益受損,地方的官員就會出現效率低下,或者是拖著不辦的表現。】

【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

【在張居正年少時,向嘉靖帝朱厚上奏《論時政疏》時,就已經初步的看到了這樣的問題。】

【隨著宦海浮沉多年,張居正將這個問題看得更深,也更加透徹。】

【在隆慶二年(1568),徐階辭官還鄉之後,張居正便呈交過《陳六事疏》給明穆宗朱載坖。】

【但是,在呈交過《陳六事疏》後,便就沒有了後續之後,張居正就意識到了。】

【想要真正的改變大明王朝的現狀,改善大明百姓的現狀,將被富商豪強和地方的官員,分食掉的大明王朝的權力收回。】

【那就必須要出現一個,敢於與整個大明王朝的所有富商豪強,以及所有的地方官員,進行鬥爭的獨裁者的出現。】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