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要是阻止張居正進行“清丈”,重新編製《魚鱗圖冊》,那到底是誰在不遵從大明王朝的祖製?】
【同時,張居正也沒有一上來,就要進行全國性的“清丈”,而選擇了在福建進行試點。】
【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大明王朝對外開放的主要港口在福建漳州。】
【此時的福建繁華昌盛如否,已經關乎大明王朝,在世界各國之中的形象與影響力了。】
【想要阻撓張居正,在福建進行的“清丈”試點,就是在損害大明王朝在世界上的形象與威嚴。】
【這樣下來,大明官場上的官員與士族們,一個個都被張居正的兩條政策給打得啞口無言,縱是心中有無儘的不甘,也隻能忍著。】
大唐太宗界。
唐太宗李世民:“做事要講究方式方法,這張居正做起大事來,從來都不選擇與阻撓的力量去正麵對抗。”
“有這樣的人為相,何愁天下會亂?”
“有海瑞那樣的人為官,可能會在史書上留下清名,但對王朝統治而言,終究是不如張居正的。”
......
【在張居正的參與與控製之下,以及有考成法輔助的監督之下。】
【從萬曆六年(1578)開始執行的“清丈”,花了三年的時間在萬曆八年(1580)的土地,比弘治十五年(1502)僅剩422.8萬頃的土地,增加了279萬頃,達到701萬頃。】
大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怎麼隻清出了279萬頃田地?這不還是少了一百多萬頃嗎。”
孝慈皇後馬秀英淡淡道:“矯枉過正隻會適得其反。”
馬秀英的話,一下子就提醒了朱元璋。
但是在馬秀英的點醒之後,朱元璋的麵色卻變得越加的難看了起來。
因為張居正,還是對大明的官員士族妥協了一百多萬頃的土地,沒有為大明王朝給徹底的收回。
但朱元璋一想到,這些被張居正好不容易收回的土地,最後還是被明神宗朱翊均給送出去後,心中的怒火,噌的一下又燃了起來。
....
【到了萬曆九年(1581),張居正完成了對在大明王朝的土地“清丈”。】
【雖然,張居正重新編製《魚鱗圖冊》的隻有七百多萬頃,比明太祖朱元璋時期的《魚鱗圖冊》少了一百多萬頃,但也足夠了。】
【由於張居正的把控,所有被士族貪墨與侵占的土地,都吐出了七八成。】
【但張居正並沒有徹底的把他們給逼急,也算是達到了一個平衡點,雙方沒有到魚死網破的地步,但是大明王朝的官員與士族,已經被張居正給得罪完了。】
【“清丈”結束之後,被張居正改善過後的“一條鞭法”,也被正式下令在萬曆九年(1581)進行全國性的推行“一條鞭法”...】
【而在萬曆六年(1578)之時,在張居正主持與推行的“清丈”走向正軌後,以及朝黨的局勢也相對的穩固之後,張居正便奉旨回鄉為父治喪。】
【張居正此次回鄉治喪的陣仗與排場十分浩大,乘坐了一台由三十二個轎夫扛抬的特製巨大座駕,一路上浩浩蕩蕩從京城行向湖廣的江陵(湖北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