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做官要三思,要思危,思退,思變...(1 / 2)

大明成祖界。

明成祖朱棣冷哼:“還以布衣倡道,還不畏強權,還是具有挑戰精神的真英雄,簡直就是可笑。”

“當初那些古蒙元人南下滅宋時,陸秀夫在背著年年幼的宋末帝趙昺投海時,他們在哪裡?”

“南宋宰相文天祥在抗擊蒙古元軍時,他們在哪裡?”

“在蒙古元人,殘暴統治中原漢人時,他們又在哪裡?”

“天下太平,王朝安居時,他們就要跳出來,以布衣倡道,要暢所欲言,無拘無束,這樣就是反抗了?這樣就是不畏強權了?”

“真是可笑!”

看著天道畫麵中,那何心隱都快被追捧要成為反張的領袖人物時,明成祖朱棣就知道,張居正要毀滅這後世大明書院的舉動,是無比正確的。

因為這些書院,也才剛剛起了要興起的苗頭之時,張居正很是及時的將它給掐滅了。

要是再過上過幾年或十來年,這些書院裡的學生都考取了官身,並且能出仕要職的時候,那就是一股政治勢力了。

如果這股政治勢力有才乾,能辦實事也就還好。

就大明王朝在天道曆史進程中的結局而言,他們並沒能讓大明王朝發展的更好。

......

【何心隱死於武昌獄中,立即就在大明的學術界引起軒然大波,反張的浪潮再次高漲,讀書人與士林中一片嘩然。】

【諸多文人學者紛紛著書立說,或在書院講學之際,對張居正此舉進行口誅筆伐。】

【他們將何心隱之死視為對學術自由的嚴重踐踏,昔日受心學思想影響的學子們,更是群情激憤。】

【在南京、蘇州、杭州等地的書院中秘密集會,傳閱著為何心隱鳴冤的文章,言辭間滿是對當政者高壓手段的不滿與抗議。】

大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麵色冷峻的言道:“這些人,是要聚集造反了嗎?”

【朝堂之上,雖有部分官員懾於張居正的權勢而噤若寒蟬。】

【但也有一些剛正不阿之士,覺得張居正過於去專政與蠻橫,開始隱晦地在奏疏中提及“廣開言路、尊重學術”之語。】

【試圖以此迂回的方式,為這場因何心隱之死引發的風波降溫,同時也向張居正傳達著士大夫階層對於思想管控的態度。】

【民間的輿論也逐漸沸騰,在茶館酒肆之中,百姓們雖不懂朝堂上的政治權謀,但對於“因講學而致身死”這樣的奇聞軼事也多有議論。】

【這使得張居正推行的各項政策,在輿論的漩渦中,麵臨著更為複雜的推行環境,也進一步加劇了朝廷與士林之間的緊張關係。】

【縱然是有反對的聲音與彈劾,張居正依然堅持,頂著莫大的壓力,將被其認為在傳播“異端”思想的書院毀了去。】

【同時也為張居正死後,那鋪天蓋地的反張浪潮,以及清算,埋下了更深的伏筆。】

大宋高宗界(1161).

金國首都中都大興府(北京)。

金主完顏亮冷笑:“說也奇怪,在大金國,以及之前的遼金,統治了燕雲十六州那麼多年,也不見那些漢人的儒生,敢如此聚眾與議論金國朝廷的政策。”

“也沒見他們敢對,大金或遼國的朝廷施展這些所謂的壓力。”

最後,金主完顏亮依然冷笑的說道:“不過這樣也挺好的,他們漢人,最喜歡就是窩裡鬥了,他不窩裡鬥我等外族,怎麼會有機會?”

......

山東曆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