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大明諸帝,麵對慈聖李太後的這一舉動,內心是極為複雜的。
要說她,不應該乾政吧,若是沒有她乾政,馮保與張居正就不會成功,此時執掌大明王朝內閣首輔之人,就會是高拱了。
畢竟誰也不知道,未來的事情會是如何的一個走向與結局。
若不是提前知道大明王朝後來的曆史與結局,
換成大多數人站在慈聖李太後的角度去處理張居正的事情時,大多數人都會相差不多,因為這樣進行處理,並沒有什麼過錯之處。
隻能說,一切都是天意...
......
同時,諸天帝王也理解了,天道為什麼會說張居正把大明的皇帝也給得罪了。
莫要說是明神宗朱翊均了,就是華夏千古曆史之中,有哪一個皇帝甘願屬於自己的大權旁落到三十歲的?
雖然,張居正得罪明神宗朱翊均的緣由,有一點冤屈在裡麵,但在政治權力的棋局中,又何來的絕對的對錯?
隻能說,張居正對明神宗朱翊均過於苛刻的教訓與培養,始終都會迎來反彈的。
隻是李太後與明神宗朱翊均,不知道因為這一個事件,以及在對張居正的清算後,所引起的連鎖反應會有如此之大罷了。
【此事過後,明神宗朱翊均心深處那一絲被壓抑已久的不滿與積怨再次泛起。】
【對於自己的母後,自己不敢有忤逆之舉,但心中生起的埋怨,在長期壓抑的情緒的滋養下瘋狂生長,再也回不去了。】
【對於自己的老師,明神宗朱翊均仿佛永遠也看不透一樣。】
【就是因為這種看不透,每當明神宗朱翊均回想起自己的種種過往,那嚴苛的教學與被管束的天性時,內心的怨恨就會多上一分。】
【這一刻,明神宗朱翊均明悟了。】
【他是大明的天子皇帝,同樣也是被自己的母後,自己的老師,以及自己的大保,所圈養的一個被圈禁住,被帶上枷鎖的金絲鳥雀而已。】
【自己的一切生活,一切喜好,都在他們三人的監視之下。】
【宮裡的太監,哪一個不是馮保的手下?宮裡的宮女,哪一個不敢聽從太後的旨意?朝廷的百官,哪一個敢反抗自己的老師?】
【就連這一次事情,在此時明神宗朱翊均的眼裡,仿佛一切都是自己的老師所算計好的一樣。】
【其目的就是為了打壓自己,讓自己老實聽話,不要有他心。】
【想到這裡時,明神宗朱翊均的臉色與神情,已經變得冷峻了起來,因為在明神宗朱翊均的內心深處,已經選擇要反抗,要奪回屬於大明天子應該有的威嚴與權力。】
大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看著天道畫麵中的明神宗朱翊均,心裡滿是五味雜陳。
都是王朝的一代天子皇帝,若是沒有一點對權力的渴望,沒有對掙脫束縛與枷鎖的想法,這樣的人,即使當了一代天子皇帝,那也不過是一個傀儡。
畢竟,誰都不是漢武帝劉徹,也沒有人願意當漢獻帝劉協,更不是誰都能做得了漢懷帝劉禪那樣的。
隻能說明神宗朱翊均有這樣的反應與變化,才是一個正常皇帝該有的樣子。
隻是對於這樣的一個結局而已,明太祖朱元璋有些接受不了。
如果說,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對張居正變法與改革進行否定與破壞的明神宗朱翊均是一個無能的大明昏君。
明太祖朱元璋的心裡或許會好受一些,起碼還能破口大罵這個不肖子孫,還能發泄一下心裡的情緒。
然而,不管這後世的大明李氏,還是明神宗朱翊均所做的一切,目前看來又不算是什麼大錯大罪。
因為李氏與明神宗朱翊均,也不知道,在他們廢除張居正的考成法,對大明王朝是好是壞....
這一些隻能說是天意,是天意弄人,也是天意要大明複興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