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喃道:“難道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軍師也是這般遭遇?”
......
大唐太宗界。
唐太宗李世民:“可惜了這張居正,屢次致仕辭官想隱退,卻被後世的李太後的一本霍光傳給斷了後路。”
“霍光能廢帝,那是因為霍光屬於外戚大臣?”
“況且那海昏侯劉賀被廢,也是活該,加之時代與王朝不同,不是任何一個權臣能與當時的霍光情況相比的。”
“這李太後將張居正與霍光進行類比,就是害了張居正。”
“而這後世的明神宗朱翊均也是夠狠,想要光明正大的累死張居正。”
“能與鞠躬儘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相比較,就足以證明張居正當時的處境了。”
.....
大明宣宗界。
明宣宗朱瞻基:“先是千古一相,然後是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這後世人對張居正的評價很高,或許後世人認為張居正之法,是真的有機會拯救後世的那已經腐爛的大明王朝。”
“這是為什麼?”
“後世人,不是想讓大明王朝早一點滅亡嗎?卻為何以如此對大明抱到期望?”
“難道是真的因為‘天子守國社,君王死社稷’的原因嗎?”
作為被明成祖朱棣,全方麵進行培養的大明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的智慧與見識,自然有過人之處。
所以明宣宗朱瞻基很是疑惑,後世人對待大明的態度,究竟哪一個是才是真的。
.....
【在張居正病危彌留之際,明神宗朱翊均再次匆匆而來,那急切的模樣,外人來看,無不是一副師生情深,君恩厚重的畫麵。】
【除了明神宗朱翊均,還有張四維,申時行,以及各部朝中大臣都來了。】
【病榻前,張居正氣若遊絲,吃力的對明神宗朱翊均言道:“皇上,財賦有限,費用無窮,一旦庫藏空虛,發生災荒,戰爭禍事,朝廷將難以應付。”】
【“臣死後,陛下一定要獨掌乾坤,把萬曆新政繼續推行下去。”】
【如此情景下,明神宗朱翊均眼含淚水,哀傷難表,點頭示意,答應了張居正的叮囑。】
【除此之外,明神宗朱翊均還緊握張居正的手說:“先生輔佐朕十多年,功不可沒,朕必會悉心照顧先生家小,以報師恩。”】
諸天萬界大明時期。
“啊呸,這個萬曆皇帝朱翊鈞真是太不要臉。”
“這個萬曆皇帝朱翊,但凡能聽得到進張居正的一個叮囑,大明王朝也不會有如此局麵,大明的百姓也不會如此境遇。”
“路有凍死骨,幼子饑已卒,這個萬曆皇帝朱翊他看得到嗎?他就隻敢躲在那大明的皇宮之中,抽食著大煙。“
在不同時期的大明末世的百姓們,看著明神宗朱翊均對張居正許下了諾言,再也忍耐與壓抑不住了心中的憤怒,一個個紛紛怒罵了起來。
......
【見明神宗朱翊均如此,張居正顫顫巍巍的從病榻下拿出一份奏疏呈給了明神宗朱翊均,吃力的言道:“這是臣,為陛下上的最後一份奏疏,請陛下一定給予準許。”】
【而這份奏疏的內容,便是是讓潘晟入閣,張四維任內閣首輔,潘晟擔任內閣次輔之職的遺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