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言路?言論自由?(1 / 2)

大明神宗界。

大明百姓:

“可惡,為什麼天道不讓咱們記住那些在朝廷大殿上大官大員的模樣?”

現在在百姓之中,很多人想要發泄中心的憤怒,可是天道不讓他們知道是誰在陷害張居正,現在是想怒罵他們的權利也沒有嗎?

做為一名普通老百姓,在平日裡對於朝廷大殿是一個什麼的樣子,那是連觀看的資格都是沒有的。

但是現在不同了。

現在通過由於天道的畫麵之下,普通老百姓們,也能見識到了傳說中的金鑾寶殿了。

但是他們此時最關心是誰陷害了張居正,是誰在操控著他們的言論,卻無法讓人記住,這讓很多人感覺得非常的不滿。

有人冷笑:“這明神宗朱翊均真是薄情寡義的白眼狼,當初若不是有馮保在,說不定他的皇位被換了也不一定。”

“他不敢直接對張居正動手,那是因為張居正的名聲還沒有被他們搞壞批臭。”

“宦官乾政,確實是他明神宗朱翊均動手清算最合適的理由,因為這是大明太祖皇帝留下的祖訓。”

“嗬!還大明的太祖皇帝,他確實是有過為我等老百姓著想,但他更多的是為了他的朱家江山,以及他的朱家子孫罷了。”

“你沒有看到,張居正說的嗎?藩王不納稅,官紳也不納稅,朝廷的賦稅全壓在我們這些平民百姓身上,百姓也會一貧如洗,就會改朝換代了,他們聽了嗎?”

“就是,張居正明明一心都在為了我等百姓著想,那些人卻是要搞壞批臭張居正。”

有人疑問道:“可是,他們說的也沒有錯啊,張居正的張家整整貪汙了十萬白銀啊。”

“一年下來,我們一家若能有五十萬白銀,也會過得無比舒服了,那可是十萬白銀啊?”

有人反駁:“屁話,張居正是一品大員,三公之首,大明的內閣首輔,被後世人稱為明攝寧的人,整個張家的財產才十萬兩銀子,這很多嗎?”

“其中有很多都是他爹與他弟,收刮而來,這也能叫大貪官?”

“十萬兩白銀,莫要說是大明的一品大員了,就是地方府州官員,一少縣官,他們都不止貪了十萬了。”

“就是,大明王朝在隆慶開了海關,開通海運貿易之後,一共從海諸國就賺取了三萬三千萬兩白銀,這些白銀都到哪裡去了?”

在張居正毀滅大明天下書院時,眾多讀書人與仕林人士,就指責張居正閉塞言路,獨斷專行,要求張居正開放言路。

而這個讀書人,以及仕林人士,包括眾多權貴們想要的言路,乃是屬於他們哪一個階層才能擁有的言路。

他們想要通過所謂的言論自由,來影響或者是主導政治上的話語權。

而這一個權利,是與百姓無關的。

讀書人能考上秀才,就已經是階級上的晉升了,哪怕是一個窮酸秀才,在華夏古代的社會體係上,已經不是普通老百姓了。

所以不管是張居正所在的萬曆年間,還是後來東林黨得勢的年間,他們所說的言路與言論自由,是針對士族一層的話語權罷了。

他們希望朝廷能夠廣納賢士,能讓他們群體的諫言之權。

並且是能讓大明的權貴士族,官員,文人等有學識,關心時政的群體人員,可以對大明的朝廷施政,吏治,賦稅等諸多方麵充分發表看法(類似屬於大明權貴專屬的人大代表)。

並期望能借此影響大明朝廷的決策,能隨時匡正時政,打擊閹黨弄權等勢力的情況,從而實現他們理想中的清明政治格局。

而這樣的一個權利,是與普通老百姓,毫無關係的一條言路與言論自由。

普通的老百姓也想言論自由?

那怎麼可能,這對他們來說,就是倒反天罡之舉的妄想。

然而,現在有了天道盤點的出現,增長了全天下百姓的見識與認知,並且讓普通百姓們也知道與見識了,大明官場上權力爭鬥的那些隱晦齷齪與自私自利爭鬥。

百姓們的言論,自然也會在天道盤點的不斷影響之下,慢慢的打開與敢說了起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