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萬界下,無數的大清時代下的平民百姓,都被這天道盤點所暴露出的信息給震驚到了。
無數大清的百姓,並不完全是因為李成梁,被後世人給稱為“清始祖”這一個原因,感覺到震驚的。
尤其是大清王朝時代,前中時期的大清百姓們,他們是最為震驚的。
而這一個最重要的一具原因,就是他們覺得,這後世人是真的膽子太大了。
他們什麼時候敢說,或是評論,又或是調侃諷刺大清的皇室的?
難道後世人,不知道在大清時代下。
隻要對清朝皇室有那麼一點不敬的表述,敢對大清皇室的詆毀,如在文字中影射皇帝昏庸等內容,都會是殺頭的大罪嗎?
難道後世人不知道,浙江富戶莊廷鑨一案嗎?
莊廷鑨是浙江的富戶,他從明朝天啟年間大學士朱國禎的後人手上,購買了由朱國禎所著的《明史》稿本。
之後,莊廷鑨便延攬賓客,對《明史》稿其進行增刪,潤色,編輯等,最後形成《明史輯略》一書。
而在《明史輯略》成稿之後,莊廷鑨就於順治十二年(1655)病死了。
但是書中有對清朝先世,直呼其名等文字,被視為對大清皇室的大不敬,被在官場失意後的歸安縣的吳之榮發現後。
吳之榮就想通過告發《明史輯略》來報複莊氏家族,同時也希望借此機會能向大清朝廷邀功,乞求就以此獲取錢財和仕途上的晉升機會。
在吳之榮的告發之下,不僅僅給莊氏家族帶來了滅頂之災。
還給華夏中原大地所有平民百姓,帶來了一種新的大罪(文字獄)。
眾多與《明史輯略》有關的人士,包括參與編撰,作序,刻版,校對,售賣等環節的人都受到牽連。
罪重者被菜市殺頭示眾,輕者被流放邊疆苦寒之地。
而莊廷鑨縱然是在順治十二年(1655),已經病死,但還是被清廷官員開棺戮屍。
莊氏家族的下場,可以說非常的淒慘...
除了莊廷鑨一案之外,還有呂留良一案。
呂留良是明末清初的文人思想家,但在他的著作中有反清複明的思想引導。
其中有曾靜是一名大清生員(最低級彆的大清秀才),在讀了呂留良留下的著作之後,深受書中思想所影響。
之後曾靜,聽聞川陝總督(正二品)嶽鐘琪,是抗金(宋金時期)名將嶽飛的後裔。
同時此時的大清朝廷對於武聖的嶽飛祭奠,等級與規模越來越低後,便以為嶽鐘琪可能也有反清複明的心思,他派弟子張熙帶著書信去策動嶽鐘琪反清。
此時的嶽鐘琪,乃是川陝總督,手握重兵,若是策反成功,將是對反清得明的極大助力。
然而,嶽鐘琪不為所動,還將張熙和曾靜的情況上奏大清朝廷,從而引發了呂留良一族的大案。
雖然呂留良早已去世,但仍被清雍正帝胤禛,下令開棺戮屍。
而呂留良的大多數著作被焚毀,其反清思想被嚴厲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