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所以,這個侯先春,又是後世大明裡的另一個海瑞嗎?”
......
【李成梁想在侯先春閱視遼東之時,剛好能看到大明遼東鐵軍的雄武強大。】
【在計算好時間之後,李成梁便讓副將李寧帶領遼東明軍,從鎮夷堡(遼寧義縣)潛襲出擊,實行搗巢之策。】
【這一次遼東明軍的搗巢之策,依舊如往常一樣,非常的成功。】
【數千遼東鐵騎,直接將毫無防備的察哈爾部的蒙古人殺了一個措手不及。】
【雖然,孛兒隻斤·布延帶領蒙古人奮力抵抗,仍舊不敵,但也為毫無防備的察哈爾部的蒙古人,爭取到了逃進茫茫大草原的時間。】
【這一戰,遼東明軍大勝,斬首眾多。】
【其中就有不少的普通的蒙古百姓,更有不少是被蒙古人劫掠的漢人的頭顱。】
【這些被劫掠的漢人,以為等到了大明遼東鐵軍的營救,沒想到等來的都是同族人的屠刀。】
諸天萬界下,大明時代。
民間:
普通百姓:“可惡,這樣的軍隊,真的是大明的軍隊嗎?他們怎麼敢如此行事?”
那些生活在大明邊關的百姓,當他們看到這一幕時,一個個都變得無比憤怒起來。
因為,生活在大明邊關地區,他們的祖上很多人都是從中原,因為不同的原因,而遷居到大明邊關地區生活。
若是祖上生活過得好,誰會來到這些動亂不安的地區謀生?
然而,大明的邊關軍隊,沒能保護好他們也就算了。
也沒能救回被蒙古人劫走的人,也就算了。
但是他們,為什麼要向他們揮下屠刀?
這樣的大明朝廷,這樣的大明邊軍,真的能保護他們嗎?
這些讓人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真是要事事關心才行。
不少大明的邊關百姓已經決定了,等這一次的天道盤點結束之後,他們就去找大明的邊關衛所,以及軍事堡鎮去尋求說法。
......
諸天萬界下,大清時代。
民間:
普通百姓甲:“大明真的是太黑暗了,即使是它是我們漢人的最後一個中原王朝,我也不想它再回來了。”
普通百姓乙:“華夏千古曆史進程之中,哪一個王朝在滅亡之前,不腐敗黑暗的?”
“你覺得大清好,那是因為他生活在大清王朝強盛的時候。”
“我就不信,大清王朝能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一直強盛下去,直到千秋萬代。”
.....
【然而,在預定的時間之內,李成梁並沒有等到李寧勝利而歸的信息。】
【當侯先春到達遼東之後,發現在軍事上,在關於蒙古集結大軍的去向時,李成梁的顧左右而言他的行為,讓侯先春生疑。】
【而此時李寧所率領的遼東明軍,在帶著搗巢之策的勝利,帶著他們手上的敵首軍功,大勝而歸的途中。】
【先是遭受到蒙古人的土蠻部的伏擊,後又遭到孛兒隻斤·布延帶領泰寧部的蒙古人殺來,兩相夾擊之下。】
【被勝利衝昏頭腦,被手上的敵首迷惑了心智,在歸途中沒有做太多防備的遼東明軍,很快被衝蒙古騎兵衝破了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