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百姓苦,以土豆封君!(求推薦票)(1 / 2)

孝公時期,任用商君變法。

商君雖死,商君之法卻得以延續。

在這套法製之下,秦國變成了一台對外的戰爭機器,國力大大提高!

惠文王時期,任張儀為相,連橫破合縱,得花錢。

司馬錯征巴蜀,得燒錢!

昭襄王時期,範雎為相,遠交近攻,得花錢。

白起為將,打的六國昏天暗地。

長平一戰,差點把大秦老底兒給掏空了。

《史記》載: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

有說法是秦富十倍於天下,實則不然。

楚國齊國才是真正的富有。

但是曆代秦王可以調動的資源卻是最多的。

而今大秦一統六國,隨著領土增加各種問題隨之出現。

天災人禍,糧食不足。

始皇帝野心勃勃,征百萬降卒修築長城。

七十萬刑徒修驪山皇陵。

三十萬大軍戍守邊疆,抵禦匈奴。

今年,他還準備征五十萬大軍對百越下手!

秦國糧倉倒是不少,囤積了很多糧食,但這些都是軍備物資,用來打仗的!

而百越這一戰,大秦會含恨敗北。

五十萬大軍死傷不計其數,連帶著屠雎都得死。

……

知道有土豆這種畝產三十多石的祥瑞,李信很激動。

若能將其推廣種植,不出三年便可擔保大秦再無糧草之困!

李信是個實在人。

在李信看來,食鹽和紙都能克服代替。

唯獨這土豆是無法代替的!

宜菜宜糧,還能釀酒!

這種祥瑞,他們做夢都不敢想。

自始皇帝登基,天災人禍不斷。

秦王政三年,歲大饑。

秦王政十七年,地動,華陽太後卒,民大饑。

秦王政十九年,大饑。

……

每次災難後,勢必會有大軍出征,攻城掠地。

秦國不是想打六國,是不得不打!

不打,他們就會餓死!

秦國是用大規模對外作戰,掠取他國物質,來緩解國內因為自然災害帶來的民生矛盾。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

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其實也是通過這種手段東征。

以戰養戰,掠奪他國財富。

否則萬裡遠的戰線怎麼補充糧草?

民以食為天!

從古至今皆是這個道理。

打仗就是燒錢,也是如此。

沒有足夠的財富,根本無法支撐起連綿戰事。

至於打完是賺是虧,就得看自己的本事了。

就說王翦滅楚,親率六十萬大軍,僵持足足兩年時間。

打的其實就是補給!

就因為秦國比楚國有錢,能支撐的起。

“土豆的確是祥瑞糧種。”

“憑土豆,便可令大秦福澤萬世。”

秦始皇頓了頓,目光灼灼。

微風吹過,燭火搖曳。

“依此功,便可封君!”

封君!

李信和蒙毅神色皆是為之一變。

這裡要提一嘴大秦的爵位。

眾所周知,大秦是以軍功立國。

自商君後,定下了二十級軍功製度。

隻有立下軍功後,才可以升爵位。

這是死規定!

包括秦王室宗親也是這道理。

這些宗親不可能上戰場,那怎麼辦?

誒,古人的辦法還是多。

那就是封君!

君這個爵位不在二十級軍功製度裡麵,但是地位極高。

不遜色通侯。

比如說秦王政時期的長安君成蟜,文通君孔鮒……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