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下了兩日的大雨,行程隻得擱下。
琅琊郡,宵村。
裡正老農以村為名,就叫宵,熟悉的便喚之為宵翁。
先秦時期,姓氏不同相當重要。
姓彆婚姻,有同姓不婚的說法。
氏彆貴賤,有氏者榮。
到了西漢時期,姓氏便合流了。
像是宵翁就無姓無氏,現在屬於黔首。
秦朝十戶為一裡,加起來大概也就五六十人左右。
十裡為一亭,十亭為一鄉。
漢高祖劉邦就是亭長,好歹還管著好幾百人呢。
宵翁作為小吏中的小吏,也是有些權利的。
自他回到村裡後,潛心研究其豆腐配方。
做豆腐其實並不難,搞清楚過程後就能上手。
白稷精細到各種用料的配比都有。
挑選顆粒飽滿的黃豆,加上製作好的石磨就成。
白稷教他們的是牽頭牛磨豆腐,宵翁可沒這膽子。
作為農耕社會,牛可是活祖宗!
耕牛可太重要了,吃的比人都要精貴。
人拉肚子了,大不了疼兩天。
可耕牛要是竄稀,那就等著挨板子吧!
《秦律》可有嚴格規定,牛的腰圍每減瘦一寸,主事者要笞十!
所以,宵翁決定還是由人來推磨。
他有二子,雖然還未成丁卻有一把子力氣。
交換更替,倒也湊活。
宵翁並未告知其他人,而是自己先試試看。倒不是有私心,純粹是想先自己試試看,若真的可行,再找鄰裡幫忙。
小女兒最好喝豆漿,也愛吃豆渣餅。
這豆渣餅宵翁就自己笑納了。用炙烤的方式做成,而不是用油煎出。味道肯定不如白稷做的,依舊是將其視作難得的美味。
這可是仙人所賜,他們這些苦哈哈也能吃上,還挑什麼?
要知道,這些吃食聽說連皇帝都讚不絕口!
兩者之間口味相差還是有些大的……
至於豆漿因為沒有味道,宵翁突發奇想加了點鹽巴。
還彆說,味道也還闊以!
鹹黨和甜黨的戰爭,或許會提前個兩千來年打響。
他的小女兒,唔……現在應該稱‘少女’就很喜歡,還稱其為豆奶!
折騰了足足兩天時間,第三日清晨宵翁才做出了豆腐。
一板板的分好,足足得重兩石!
以牛車拉至市集,短短兩個時辰後就全部售罄。
對古人來說,兩個時辰的確是短短。就像走個兩三天的路程,就算是比較近的。
豆腐價錢便宜,以斤算,一錢兩斤。
這價錢,比粺米都高的多。菽豆的話大概二十錢一石,品質好點的能高些,當然還是比不上糲米的。
一石菽豆算下來能做兩石半的豆腐。這其實是他們工藝不夠,加上自己喝豆漿的緣故,不然就是一石變三石!
即便如此,一石菽豆能賺上百錢!
剛開始其實沒幾個人買,後來宵翁鼓足勇氣念出白稷給的廣告詞,當場吸引來不少人。
甚至連亭長都趕來了!
他是早早就收到消息,說宵翁是仙師罩著的!
誰人不知白稷的大名?
勒石頌功,刻五星麵東海,庇護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