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稷除開給方士們講解外,抽空也會看看秦律。根據淳於越的統計,涇陽縣有一萬一千餘戶。除開原住民外,還有自六國遷徙來的豪商巨富。三萬多人,還是比較多的。
他讓尚牛去找涇陽這邊擅長耕種的老農。種地是門技術活,有人種的好有人就種不好。
白稷粗略算過,現在他手裡大概有兩百石的土豆。正常做種,一畝地需要三至五石的土豆。也就是能耕種四十畝地!
現在還算合適,種上兩個月就能收獲。深耕細作,再搞點肥料的話,過了冬就能有一千多石糧種!白稷自己留了幾顆,用作改良和錘煉仙法。等種出來後,再給胖子送些過去。
魯匠是把好手,這些天白稷說了,他什麼都不需要做,帶人製作曲轅犁就好。做出一把犁賞十錢。材料什麼的全都由白稷提供,現在已經有二十來架。
暫時選定在涇水亭,挑選四十戶農戶。一人五石土豆,種的好就有賞。
……
白稷坐著馬車,已經來至泗水亭。
這裡屬於是白稷的食邑範圍,他的食邑是三千戶。也就是這三千戶人家不需要交納賦稅給秦國,直接交給白稷就好。另外的則是需要按規定繳納,部分作官吏的秩。
涇水亭挨著涇水,土地肥沃,生活著上百戶人家。走在田野間,能看到不少農夫正在田野裡忙活。由亭長帶路,很快便來至一處涼亭。
在涇水旁,河風吹來帶著些許涼意。白稷把手打開,仔細看著稻穗。長勢很好,一粒粒的都很飽滿。這莊稼伺候的很好,沒用心的話稻穗就是乾癟的。
田裡頭看不到什麼野草,還有腐熟過的糞肥。看的出來,十幾畝的產出怕是比彆人二十畝的都要高。
秦國黔首立戶後就能得到田地,耕種多少看自己本事,並不是說強製都得種幾十畝地。大部分都是三十多畝地,有年紀大的會減少耕種麵積。
不多時,便有位老農跟著兩個亭卒而來。包著頭巾,佝僂著腰有些駝背,著葛麻草鞋。動作並不快,看的出年紀也大了。
“老農岩,見過君上。”
岩不敢抬頭,眼神()躲閃。他的祖上是鄭國人,鄭國被滅後就跟著人逃至秦國。今年三十有五,因為日曬雨淋的緣故顯得很滄桑。家中還有位少子,長子死在了沙場上。
靠著種地為生,就十幾畝地,勉強能吃上飯。有時亭裡有獵戶捕到獵物,也會送些下水給他。他這人做事很仔細,因為耕牛少他年紀又大就種的少,十幾畝地倒也能伺候過來。
每日都會在田中辛勤勞作,種些麥粟和菽豆。他的菽豆顆顆飽滿,口感也好,賣出去的價錢能比彆人高。都是為了活命,他不如年輕人有力氣就得動腦子。
本來正在鋤草的,然後就被帶過來了,說是君上要找他有事。這可真是個稀奇()事,他沒想到這位傳說中的仙人會找到他這苦哈哈。
這幾日他也聽過這事,說是要在涇陽種祥瑞。會找擅耕者做試點,種的好的聽說還會賜下一頭牛,可這好事竟然落到他身上來了?!
白稷笑了笑,把稻穗放在石桌上,“你這莊稼種的好,是用心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