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人扛著圓木走在小道上,還有的拖著竹子,沿路上都能聽到颯颯聲。也有女子坐在門外,縫補舊的麻衣。陽光照射下,動作很唯美。
或者是用竹條編織些竹簍,還有的用桔梗編織草帽。草帽在市集上都很暢銷,價錢也不貴,一錢一個。竹簍的話則要貴些,得要三錢。
現在草帽已經成為涇陽農夫的標配,戴著草帽頂著大太陽也不怕。主要是便宜,很多農夫都願意花這個錢。
這些女子便用雙手編製草帽,快點的一天能做兩三個,自家飯錢就有了。
王翦對涇陽什麼都感到新奇,看到半大的稚童去河邊釣魚,也想湊過去看看。哪怕隻是小魚,稚童也會喜滋滋的收到魚簍裡,收獲還不差。
其實古代釣魚沒那麼容易,主要還是白稷傳授的釣魚秘籍,按照白稷的法子,總能吃到鮮美的魚湯。
關中吃魚吃的少,因為腥味重刺多,不如吃羊肉來的痛快。但對這些黔首來說,能有肉吃便已知足,哪裡還會挑三揀四的?
沿路走著王賁便發現,涇陽百姓的氣色都很好。不像是彆的縣,大部分皆是麵色蠟黃,精神萎靡。白稷這來涇陽不過一旬多點的時間,就能令涇陽改變的如此之大?!
其實也不全是白稷的功勞,還有胖子的大力讚助。每次把金子搬出去換錢,就和割淳於越肉似的。前前後後砸出去好幾萬錢,總得看到點水花吧?
帶來的結果就是造紙坊的原料爆棚,不少原料現在都囤在白稷府上。要錢的給錢,要米的給米,涇陽黔首日子能不好過嗎?
旁邊幾個縣的黔首眼睛都快紅了,甚至有黔首想著看能不能把戶籍遷至涇陽的。
……
經過齊軒的連日趕工後,造紙坊已經正式建立。
占地麵積大概兩畝左右,位於涇水河畔。做的是最簡單的木屋,用的榫卯結構非常牢固。房頂呈斜角,再鋪上一層茅草。就算下雨也不怕,基本不會漏水。
因為是比較趕時間的緣故,就沒用夯土。不然的話會更牢固,防水性能也會好些。
推門進入後,裡麵有著不少的紙槽和坩堝。各個程序都有專門的人負責,齊軒負責統籌監管。雀負責蒸煮這一環,用的是脫硫過的煤炭。也不用做成蜂窩煤的形狀,直接往裡頭送就好。
過程簡單,但是很費力氣,還得時時刻刻盯著。
整體有條不紊,過程他們已經演練過很多次,怎麼操作他們也都清楚。
白稷站在不遠處,左右兩旁站著尚牛和淳於越,這兩人快成他的左右護法了。淳於越激動的一宿沒睡,天沒亮就催白稷趕緊出發。
他說他要親眼看著紙是怎麼出來的。
就在白稷忍不住打了第八個哈欠的時候,門外傳來陣喧囂聲。
“報——”
“君上!太師與通武侯於外等候!”
“哦,那讓他們進來看看。”
白稷揮揮手,連頭都沒回。
看來王翦在路上耽誤不少時間,竟然現在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