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千字文,請君入甕(求訂閱,1)(1 / 2)

日出東方,清晨帶了絲絲涼意。

漸漸入秋,眼看著便要立秋。

遙望田埂,阡陌縱橫。荒田皆已開墾過,泥土被翻了起來。能看到有老農正在放牛,還有的在田裡忙活著。

土豆苗已經超過了腳踝,一天一個變化。估摸著再過幾日便會結出花骨朵來,距離收獲也就不遠了。

玉米這塊已經比小腿還高,快至大腿。

頂上已經抽穗,看著喜人。

秦以耕戰為主,家家戶戶都是司農的一把好手。再以《田律》為書,以吏為教。他們便懂該如何耕種,詳細具體到要什麼時候澆水鬆土。

經過兩天的苦修後,第一批字坯終於製成。淳於越再也提不起力氣,晃晃悠悠的便要去歇息。接下來便可命匠師,以其為模板,跟著仿製就好。

“老淳,你這就要去歇息了?”

“越實在是撐不住!”

一大清早的,淳於越雙眼布滿血絲。

對於白稷的稱呼,他也已經習慣。起初還會反對,可白稷壓根不會搭理他。

“君上,越氏淳於。”

“好的,老淳!”

“……”

既然不能反抗,隻能享受了。

淳於越現在覺得,這稱呼其實還算順口。

“哦,也是。”白稷輕輕歎了口氣,“你也疲乏無比,那這篇《千字文》就我自己來寫吧。”

“《千字文》?”

淳於越眼睛瞬間瞪大,來精神了。

“類似於《蒼頡篇》的啟蒙讀物而已。”

白稷仔細考慮過,《三字經》的確更為順口,但是句式為三字一頓。而現在最常見的是四字一頓,顯然,《千字文》要更加適合。

他又把裡麵有些句子進行了刪減修改,免得引起不便。類似於:都邑華夏,東西二京,這種肯定不行。

淳於越可不管這些,白稷所做,必會流傳千古!

白稷平日不顯山不顯水,卻有大才。即便是篇啟蒙讀物,也同樣會傳誦於世。

“君上不若念念看?”

“算了算了,你還是去歇息。”白稷連連擺手,“我不能坑你。”

“越現在不困,還是由越代筆吧!”

“好的,這可是你說的。”

白稷立刻一口答應下來,變化之快,差點讓淳於越岔了氣。

淳於越:……

君上套路深,我想回鹹陽。

於是乎,淳於越又肩負起寫字的重任。

白稷說,他負責記。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平時淳於越總會死纏爛打,希望他能做點詩句。

好的,這次滿足他,《千字文》安排上!

經過白稷的栽培後,淳於越速記的本事大漲。字跡清秀,即便在這種時候寫的也很認真。絕不會為了趕時間,然後寫的太過潦草。

淳於越不光在記,還在品味著其中的語句。整體對仗工整,朗朗上口。條理清晰,文采斐然!雖沒有多少深刻的含義,卻剛好用作識字。

約莫半個時辰後,淳於越終於寫完。

“彩!”

依淳於越來看,這篇《千字文》更在《蒼頡篇》之上。當然,作為啟蒙書籍來說,還是差了點味道。洋洋灑灑千字,實乃精品。

“君上著《千字文》是為何?”

“開私塾,總得要教材的。”白稷放下竹簡,輕輕開口道:“造紙坊和印刷坊皆已準備妥當,先讓他們印刷這些啟蒙讀物,再招收弟子。”

開私塾?!

現在還未禁製私學,也有私塾之說。不過,束發修學卻需要有足夠殷實的家底。就說涇陽,白稷壓根沒看到有私塾。隻有些老先生會招收弟子,拜師後才能得到先生栽培。光是拜師禮,便足以勸退很多人。

而且有些人規矩還多:無姓無氏者,不收!

再窮不能窮教育,隻要能識字,在秦國就有當個小吏的資格。再不濟,當個裡正那也絕對是綽綽有餘。要知道,有些裡正可能連字都認不全。

識字隻是基礎,還有很多學問可以傳下。

要徹底改變秦國,就需要有足夠的人才。

而黔首若想改變命運,無外乎兩條路。上戰場搏個軍功,隻要斬敵一人,便可或爵公士。或者勤勉苦學,最後出仕,兩者並不衝突。

而且,就算打仗也得要有學問。縱觀古往今來,謀士在各大戰場上都發揮著作用。

“君上準備請誰來教?”

“你來吧。”

淳於越:……

他想給自己兩巴掌。

“不著急,再等幾日就有人主動送上門來。”白稷悠然起身,“你要是不困的話,我這正好還有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