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茶油坊,荊廉(1 / 2)

日出雞鳴,涇陽便開始忙碌起來。

各個工坊傳來叮叮當當的響聲。

燒製水泥,煉鐵煉鋼,還有打造各種農器的。

造紙印刷,興建學區房。

三九寒天,忙的連冬雪都能融化。

茶油的香味籠罩著整個涇陽,聞到後讓人精神百倍。茶油自古就有,利用茶樹果而榨成。不過提取出的數量很少,能吃上的人並不多,主流還是羊油和豬油。黃庭堅看著連機碓後,便做了個榨油機。

大概原理就和後世的古法榨油類似,先以連機碓將茶果碾碎。而後再做成茶餅,嵌入機器內,再以實木撞擊茶餅。通過不斷撞擊茶餅,便能榨出茶油來。隻不過茶樹現在人工種植的不多,茶油數量也少。

經過白稷包裝後,茶油可是能延年益壽的好東西,多吃茶油要比豬油牛油來的強。經過推銷包裝後,鹹陽現在能吃的上茶油的可都是頂尖勳貴。要想買還得看關係好不好,蒙毅算盤打得可是相當精明。

負責茶油坊的並非是秦人,而是楚人。名為荊廉,楚國早些年其實叫荊國,後來自己更名為楚國。而並非後人所理解是秦始皇避諱他爹子楚,所以更楚為荊。

這其實就是在扯淡了,因為《史記》和大量文獻中都有稱呼楚為荊的做法,難不成太史公也得避諱秦莊襄王?其實這就是順手,稱呼荊沒事,稱呼楚也無妨。

荊氏為楚國王族之後,楚文王之前的荊君有庶出子孫以國號為姓,便稱荊氏。荊廉便是出自羋姓荊氏,為楚國王室之後。但這都是幾百年前的事了,現在的荊氏根本不值一提。就如昔日的荊軻,其實和黔首沒啥區彆,隻不過有姓氏而已。

荊廉並不是什麼大人物,他本是楚國降卒,之前是百夫長。因為秦國暫緩起兵百越的緣故,有些降卒便被貶斥為城旦刑徒。於是乎,荊廉就這麼來至涇陽。後來淳於越看他表現不錯,知道他的家鄉曾種植過茶樹,還擅長榨取茶油,便將他提拔上來。

還找喜幫忙,將他的戶籍轉為黔首,然後將他調至茶油坊。淳於越還幫忙讓他的親眷來至涇陽,也算是紮根落戶。

荊廉頭戴木冠,手裡捧著一卷書冊,以鉛筆記錄。這些都是荊廉的職責,每日需要嚴格記錄茶油的數量。然後再貼上封條,把茶油送至府上。還得記錄好工人出工的時間,每日都得結賬。

“坊主坊主,明日我得去幫著修建學區房,短時間來不了了。”

有壯漢走了過來,躬身作揖。荊廉點點頭,“今日結束後,我幫你把賬結了。”

事情分輕重緩急,學區房更為重要些。到了冬天茶油的產量也會下降,本身也用不到這麼多人手。黔首也沒法耕種,倒不如出去做工賺點錢養家糊口。這事此前便告知過他,荊廉心裡也都清楚。

至中午時分,便到吃午飯的時間。現在涇陽基本都是一天三頓飯,因為乾的活是大大增加,自然得要填飽肚子,否則的話根本沒力氣。

捧著食盒,荊廉便坐在工坊門口。望著熱鬨的茶油坊,臉上滿是欣慰。這可都是他辛辛苦苦建造起來的,現在也算是做出了些成績。不管怎麼著,他都算是做出了點成績來。

這幾日秦始皇留住阿房宮,對他的茶油是大加讚賞。茶油有股獨特的茶香味,炒的菜味道極其清香,他的胃口都好了不少。還說以後要把這茶油當貢品,每年都得多來點,還親自給茶桶蓋了個印。

按理說,涇陽是白稷的封地,但依舊歸於秦國。雖然不需要繳納賦稅給秦國,但貢品的話該給還是得給。就像是嶺南這塊地方,雖然不歸順秦國,但每年還是會納貢。象牙蜜蠟獸皮之類的,全部都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