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甄遠道一案,直接將年羹堯之事的風頭蓋了過去。
甄遠道私納罪臣之女,並與其生女。還將所生之女以庶充婢養在府中,後來更是將其送入皇宮。
罪臣之女後人隱瞞身份入宮服侍,這就如同在皇帝身邊插著一把刀。
若是此人對皇帝有怨懟之心,便能就近刺殺皇帝。
更何況此女的主子頗為受寵,若是在飲食中下毒毒害皇帝,也是輕而易舉。
綜上所述,甄遠道此舉罪同謀逆,有不臣之心。
年羹堯再怎麼奢侈無度,隻是個人的問題,身在其位難免會得意忘形。
年羹堯也沒有行謀逆之事,在皇帝身邊插一個隱形的禍害。
而甄遠道就不同了,不管他本意如何,朝臣一頂頂大帽子都扣到了甄遠道的頭上。
年羹堯在年世蘭的請求之下,當朝負荊請罪又交出全部家產。
皇帝見年羹堯知錯,主動上交所得,還在眾臣麵前態度卑謙,心中對年羹堯的忌憚少了一大半。
再加上眾目睽睽之下,皇帝就算是心中還對年羹堯有殺意,也隻能在表麵上寬恕戰功累累的年羹堯,以示仁君之本。
大臣們見皇帝的態度,也不再像前一段時間那樣揪著年羹堯的錯處不放。
朝堂上君臣商議了三日,皇帝最終下旨擼掉年羹堯的職位,派其去守城門。
年羹堯雖然倒下了,但年家依舊在,年世蘭的父兄都還在朝任職。
尤其是年世蘭的父親,如今仍是二品大員,年羹堯倒下對宮中的華妃一點影響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