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章 國恥(2 / 2)

自從教育改革後,大明的讀書人呈爆發式的增長,以往的科舉製度早已無法滿足新式教育下的鄉試和會試了。

人太多了,考點壓根不夠!

新式科舉改革後,全國會試由之前的三年一次改為了一年一次,隻能由國立大學畢業的精英們參加,也就是舉人學位。

通過會試角逐出來的一批佼佼者,成為貢士,可以入宮參加殿試。

殿試由皇帝親自出題考察,擇優選出一批人才,授予進士學位,前三名依舊是狀元、榜眼、探花,又有庶吉士。

選出人才後,再根據他們的專業進行分配,培訓上崗當官。

科舉改革後,第一屆殿試產生的狀元名叫盧以載,是海運大臣盧象升的長子。

殿試上,朱慈烺並未放水,一切以才能說話,盧以載的表現確實優於他人,頗有見解。

朱慈烺沒有按照慣例讓他進翰林院鍍金做學問,而是直接任命其為一個剛受過災的一地縣令。

殿試剛剛結束,李廷表便匆匆趕來,神色凝重的呈上了一封奏報。

朱慈烺打開一看,赫然是南洋之變。

馬尼拉的排華活動愈演愈烈,目前已造成上百人的死傷,甚至又有了大規模屠殺華人的趨勢。

“跳梁小醜!”

朱慈烺將手中的奏報拍在龍案上,沉聲道:“命令南洋駐軍進入一級戰備,大明皇家海軍南洋艦隊進入二級戰備!”

談起南洋的排華事件,朱慈烺深惡之,海外華人的處境代表著國家在國際上的縮影,曆史上華人多次遭到屠殺,是因為中國朝廷的實力,以及對海外的態度!

那時候大明處於清軍入關之際,國內戰亂不斷,國力衰弱,想支援馬尼拉的華人,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後來發生在1686年和1782年的兩次馬尼拉反華大屠殺事件,正處於號稱曆史上最強的康乾盛世時期,韃清卻完全沒有能力保護自己在海外的子民!

就這,康熙還是以“聖祖”作為自已廟號的皇帝,采取的措施僅僅就是禁止中國人去馬尼拉經商。

在這個時空,崇禎十二年的第二次排華屠殺時,正是朱慈烺領兵出關進行遼東大戰之時,大明與韃清在關外進行了一場國運之戰,連前線糧草都快斷了,自然無暇顧及南洋之事。

如今,大明並非啥也不是的韃清!

西班牙敢跟大明亮拳頭,大明必須要重拳出擊,崩掉他的大牙!

進入戰爭狀態的旨意傳至軍機和內閣,立即引起了文武將領的驚訝。

他們不知道皇帝為何對還未大亂的南洋之事如此大動乾戈。

內閣大臣、禮部尚書陳貞慧奏道:“陛下,主不因怒而興兵,陛下三思啊!”

陳貞慧建議,出兵講究名正言順,理應先作警告,若西班牙馬尼拉總督執意放任暴亂,再驅逐其使節,與之斷交,最後宣戰派兵征討!

如此一來,有理有據有節,方顯大國處事之道。

最終,朱慈烺采納其建議,國家行為就是這樣,雖然隻是一個形式,也必須走一走。

他命令鴻臚寺起草警告諭文,火速送往馬尼拉總督府,但戰備狀態不改,隨時做好出兵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