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木塊小了很多,甚至有時還多了些奇奇怪怪的細節。
比如說,這孔洞與外層之間,他竟然還加了一層木塊。
這層木塊又延伸,將孔洞壓縮得更加緊密。
向下,平行,再向上。
短短的一截海底隧道,就這樣被陸子安輕巧地搭建出來。
蘇總工眉頭緊鎖,探身朝裡頭看了看,卻隻能看到一團漆黑。
這般組裝起來的木塊,按理說怎麼也該有些細縫,在如此強勁的燈光正麵,總該有些漏光才是。
但是偏偏沒有。
不僅沒有,還讓人根本看不清裡麵有些什麼。
仿佛那本身就是一整塊木頭,裡麵根本沒有孔洞一般。
後麵的橋梁,其他人都沒心思再看了。
等陸子安全部搭建完畢,林總工迫不及待地問道:“陸大師,你這,你這就是我們大橋的模型?”
“可以這麼說。”陸子安將最後一塊木頭卡了進去,手指輕輕撫過整座橋,頓在了隧道這一處:“我研究了很久,發現你們的圖紙缺了很多,給我的基本都是和隧道有關的,所以我隻做了隧道這一截的模型。”
雖然做是全做了,但是模型的話,可能隻有隧道這一截能用,其他的都隻是個擺設。
“已,已經很好了……”蘇總工激動得臉都有點泛紅,摩拳擦掌:“要不我把人叫起來,都來討論討論?”
很難想象,有人竟然能靠著一堆木頭,就把如此複雜的橋梁的模型給做出來。
而且……
陸子安居然還能把整座橋分成好幾截,再組裝在一起!
說明這橋是能動的!能動!這意味什麼?
意味著,他們也許能依靠陸子安的這一手絕技,把海底隧道部分,進行模型組建再進行實物築造!
不僅是蘇總工,在場的眾多設計師都感覺自己呼吸都有些困難了。
“不急。”陸子安抬頭看了他一眼,手指微移,指著那一處大木塊:“橋隧轉換的關鍵,在於修建人工島,你們的圖紙上,隻準備建設兩處人工島,但我建議,最好是建四處。”
隧道兩側自然都是需要人工島的,但是陸子安居然在整座橋裡,一共建設了四處人工島。
如果按照傳統的拋石填海工法施工,工期少則2年,多則3年;
在每天有四五千艘船隻往來的航道安排大量船舶作業,安全風險極高;
而且需要開挖800萬立方米的海底淤泥,這必將對海洋環境造成很大的汙染,也不利於中華白海豚的保護。
因此,他們必須找出一個快速成島的辦法。
林總工認真地思索片刻,沉著地道:“這個我來想辦法,先說說你對這海底隧道的想法。”
“方法……其實很簡單。”陸子安手指撫過下沉的這一段木塊,在所有人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輕輕一敲!
木橋,應聲而斷。
所有人目瞪口呆,啞然望著這一幕。
陸子安唇角微微上勾,聲音清冷:“我曾經做過一件作品,叫《輪回》,它是以幾個零散的部件,以特殊手法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我覺得,這個方法同樣可以用在海底沉管隧道上。”
“你的意思是……”蘇總工呢喃著,目光有些冷凝。
“用巨型混凝土管節,在陸地建設好,再在海底軟基上對接安放。”陸子安說話間,手指輕而巧地將整段木質隧道分為了33截:“根據我的計算,5.6公裡的隧道,一共需要33節。”
屋子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這是我的草圖,我算的結果……每個管節長180米、寬38米、高11.4米,重量約為……8萬噸。”陸子安神色不變,將筆記本推出來,說得甚是輕鬆,仿佛在聊著今天天氣多好一般。
林總工握了握拳頭,儘量控製住情緒:“你知道這有多難嗎?在水下近50米建設深埋沉管隧道,在國際上是被視為“技術禁區”的!”
陸子安還沒有說話,蘇總工接過了話頭,他略為難地看了眼陸子安,聲音低沉:“這樣的對接,需要精準的遙控、測繪、超算等一係列技術支撐,其難度……堪比航天器交會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