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霧之中,二百多個先登死士拔出了背後的大刀從血武霧中飛躍而出。
“風!風!”
秦弩軍陣震聲高吼。
青銅劍和鐵製大刀碰撞的瞬間,無數血花就遍地開始傾潵綻放。
此刻鞠義已經把旗幟插入大地舉刀向前。
為將者,跟我衝和給我衝從來都是兩碼事。
此刻,他已經全然沒有心力再次施展軍魂的力量,五百步之遙,倒下近六百袍澤,為的不就是這一刻嗎?
大盾格擋,砍刀劈在那陶土身軀的瞬間,即便以鞠義的心性也不由麵色大變。
雖然對這先秦時期的兵俑的強度早有預估,但刀鋒劈砍上去的手上啊!這哪裡是陶土,就算生鐵也不至於這般堅硬吧!
看著全力一擊就隻在對方身體上陶土鎧甲上留下道兩三寸的痕跡,鞠義心中不由滿是悲憤。
他終於知道為什麼這短短時間內的碰撞,讓自己袍澤的傷亡率到這種離譜的程度。
這種離譜的肉身強度啊!
縱然他們確實不如活人那般靈活,但這種級彆的防禦已經足夠彌補一切!而且,這種力量……
弓兵啊!從來都不是那種高攻低防,近戰就會被輕易囊死的脆皮啊!
事實上,弓兵從來都是最難培養的兵種。
在軍隊中的地位相當崇高。
而且選拔也極有難度。
比如,百萬軍中斬上將首級的二爺就是馬弓手。
長板橋嗬退曹操雄兵的張三爺就是步弓手。
還有那位轅門射戟的楚雲飛。
真正強悍的弓兵,必然有一對猿臂,恐怖的力量和耐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秦弩因為是腳踏式的緣故,所以對下肢力量和靈活,準度的要求更高。
此刻以逸待勞之下,自然大占優勢。
……
“殺!”
鞠義暴喝一聲,厚實的刀背再次劈砍而出,毫無意外得命中了兵俑脖頸,一大片陶土被蠻力震落,那兵俑也瞬間出現了嚴重的卡頓。
再次一刀劈砍上去,那陶製造的頭顱頓時咕嚕著滾落在地。
失去了頭顱,那兵俑馬上倒地摔得七零八落。
“用刀背!”
鞠義放聲狂吼,很快,他的意誌就貫穿了整個戰場。
刀背攻擊之下效果立馬顯現出來。
這種兵俑終究不是實體,和現實世界一樣,其中內核是空心的。對於這種防禦高到離譜的存在,鈍器攻擊永遠比利器好用。
先登死士所用的厚背砍刀是預留有對付騎兵的手段。雖然比陌刀那種人馬俱碎的鋒銳差了些。但也做了加厚刀背的處理不至於在對抗騎兵時崩壞。
這種砍刀刀背比真正的鈍器錘差了許多,可也能達到另類的鐧的攻擊效果。
也直到此刻,戰場終於從一麵倒的屠殺開始互有損傷。
兵俑催朽,熱血傾潵……
癲狂呐喊與殺聲,痛苦哀嚎之聲混雜成一片,觸目驚心的全是鮮紅。
……
武鬆隻感覺熱血沸騰,恨不能自己衝上去幫襯一手。
“我師父說得對,兵家之人到了最後關頭,能依靠的隻有兵形式。”
李修遠不由大感好奇:“兵家四勢?”
所謂兵家四勢,出自於班固所修的《漢書*藝文誌》。
班固將兵家思想分為四大流派。
分彆為:兵權謀;兵陰陽;兵形勢,兵技巧四個類彆。
四大流派各有特點。
一者首推兵權謀。兵權謀重視戰略戰術,爭鬥並不局限於戰場。
這個流派將戰爭是政治延續發揮到了極致。
謀略,計策,談判等等方式左右戰爭走向。
比如,大秦滅趙時,兵權謀就大行其道。賄賂之下,那位名將殺手郭開大顯神威。老將廉頗,名將李牧幾乎都是死於他手!
這個流派論及代表人物,有兵聖孫武;兵仙韓信;梟雄曹操。
通常,這個流派更具備大局觀,為將者少,為帥者多。
二者兵陰陽。這個流派擅長利用地理形勢,天氣變化,氣象氣候等外在客官條件來謀劃。
這就是曉天時,知地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流派之人多為軍師謀士,武力不高,但智慧超群。
代表人物有兵家計聖孫臏,諸葛臥龍,司馬仲達。
三者就是武鬆所說的兵形勢。
這個流派主要是運用戰術方麵的製定和實施,包括軍隊士氣,排兵陣法。
他們通常為將為首,不言人數多寡,講究雷動風舉,後發切能先製的實戰能力,突襲以輕急製敵。
說的更落地一些,這類將領通常都是萬夫莫敵的武將,或者至少有相當的鬥將單挑能力。
不需要多少智商,隻講究士氣如虹,衝敵破陣,有我無敵!
代表人物有西楚霸王的項羽,冠軍侯霍去病,萬夫莫敵張翼德。
事實上絕大多數的武將都在此之列。
鞠義也被囊括其中。
最後一流派就是兵技巧。
兵技巧包括兵卒個人能力的強弱,作戰器械的良莠,軍紀軍榮氣勢等。通過這些方麵完善單兵素質與軍備。
從完善每一個個體從而強化軍隊的整體。
簡單點說,就是靠裝備碾壓,裝備克製。
後世所說的窮則戰術穿插,富則火力覆蓋,就是兵技巧的流派。
代表人物有兵家亞聖吳起,火牛入陣田單,練兵實紀戚繼光。
當然,這四勢通常都不會單獨存在,隻是某些將軍在某一方麵做得更加出色而已。
……
武鬆凝重點頭。
“鞠義將軍的先登死士已經把所有能交付的全部都交付出去了。現在的勝負,就隻剩下最純粹的意誌和身體素質比拚……”
“從這點上來說,鞠義將軍終究還是占了優勢!”
借助秦弩射程之廣,獸魂血煞箭之力,兵俑防禦之堅,這算是兵技巧的流派。
但此刻切身肉搏,兵技巧所能發揮的效果迅速被勘破,效果再次大打折扣。所以……這一戰,勝負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