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係列緊湊而高效的行動,無疑為接下來的宣傳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時,國內的官方媒體,諸如華夏日報、華夏人民網、華夏光明網等,才紛紛發布出鋪天蓋地的宣傳報道。
所有宣傳稿件都很言簡意賅,主旨明確,大意為:“熱烈祝賀青年作家古庸榮獲第121屆‘普利斯特文學獎最佳小說獎’,成為我國首位獲此殊榮的作家!”
當國內民眾得知這一消息時,皆驚愕不已,沉默良久後,許多人開始探究該獎項的價值,繼而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太好了,國內第一人啊,真是為國爭光了!”
然而,當民眾們仔細審視這些官方媒體的新聞稿件時,不禁陷入了沉思。這些不足五十字的簡短報道,背後卻有23位編輯和審核人員署名,真可謂:“字越少,事越大。”
新聞稿件發布後,作協的眾人陷入了集體沉默,他們處於集體懵逼狀態。
國內的“廖曉勇文學獎”與海外的“普利斯特文學獎”頒獎典禮僅隔兩天時間,一前一後。
先前,古庸的《老人與海》在國內未能獲獎,但一轉身在國外卻摘得了“普利斯特文學獎最佳小說獎”,你說氣人不。
更為關鍵的是,國外的這個獎項遠比國內的等級要高,更具權威性,這不就尷尬了麼,這簡直是反手打臉啊!
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更致命的是“普利斯特文學獎”獲獎作品曆來都是全球最高榮譽“康貝斯文學獎”的搖籃。可以說,隻要獲得“普利斯特文學獎”,遲早都有機會獲得全球文學界的最高榮譽。
迄今為止,隻有極少數“普利斯特文學獎”的獲獎作品未能摘得“康貝斯文學獎”的桂冠。更為尷尬的是,古庸不僅成為了國內首位獲得“普利斯特文學獎”的作家,而在全球文學榮譽最高的獎項“康倍斯文學獎”上,國內更是無人獲獎。
這一係列的事實讓作協的眾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恐懼,“難道古庸未來也要獲得“康倍斯文學獎”嗎?”
但這些都不是此刻該考慮的,國內的輿論壓力與頂頭上司的怒火該怎麼處理才是他們最頭疼的。
正當作協人員陷入煎熬之際,網絡平台上已經炸開了鍋,網友紛紛對國內作協提出質疑和批評,“廖曉勇文學獎黑幕”的話題熱度持續攀升,使得剛剛獲得“廖曉勇文學獎”的作者及其獲獎作品都陷入了尷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