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在眾人翹首以盼之下,第三天的清晨悄然來臨。此時的小聖賢莊門前人頭攢動,熱鬨非凡。
大量的學子從四麵八方趕來,他們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和敬仰之情,而那些好奇的吃瓜百姓們則圍攏在四周,想要看一看李斯究竟能不能進的了小聖賢莊的大門。
一直以來,小聖賢莊秉持著開放包容的態度,對於每一位前來求學問道之人皆來者不拒。正因如此,它才能夠吸引眾多有誌之士紛至遝來。
李斯自然也深知這其中的道理。所以天還未亮透,他便早早地起身出門,馬不停蹄地趕到了小聖賢莊。
此刻,他正獨自一人靜靜地站立在人群的最前方,身姿挺拔,氣宇軒昂。令人驚訝的是,這位身份顯赫的秦國使者竟未攜帶一名護衛相隨。
其實,這並非是李斯不重視自身的安全問題。恰恰相反,作為一名心思縝密的政客,他心中對此有著清晰的盤算。
眼下正值秦齊兩國談判的關鍵時期,倘若他在齊國的都城遭遇不測,那無疑將會給齊國帶來巨大的麻煩。
齊國方麵必然難以向秦國交代,將在談判之中處於很大的劣勢,甚至可能引發兩國之間更大規模的衝突與爭端。
所以,儘管李斯表麵上看似孤立無援,但實際上在擁擠的人群之中,早已潛藏著許多齊國令尹特意派遣而來的精銳護衛。
這些訓練有素的護衛們隱匿於暗處,目光警惕地掃視著周圍的一切動靜。隻要稍有風吹草動,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確保李斯的人身安全萬無一失。
就在講學時間即將開始之際,大門緩緩打開,三道身影從中魚貫而出,迎著李斯快步走來。
為首一人麵帶微笑,朗聲道:“通古兄,彆來無恙!”聲音清脆悅耳,猶如黃鶯出穀。
李斯定睛一看,心中不禁一愣,沒想到出門相迎他的竟是赫赫有名的三傑之一的張良。他與張良雖有過數麵之緣,但彼此之間並無深交。
此時,站在人群之中的秦然見到張良後,心頭詫異無比,眼皮子竟不由自主地跳動起來。
當年新鄭之亂時,張良作為反秦勢力的核心人物之一,遭到了大秦朝廷的通緝。
自那時起,他便如人間蒸發一般消失得無影無蹤。誰能料到,今日他竟敢如此明目張膽地現身於此,更令人詫異的是,他所迎接的對象居然還是來自秦國的使者。
這一幕實在是太過荒誕離奇,讓人難以置信。
正常情況下,作為秦國的使者、官吏,李斯都應該立刻將張良拿下,繩之以法。
然而現在的他卻好像對張良通緝犯的身份毫無在乎一般。
“子房兄,許久未見,風采依舊啊。”
“老師他身體可安好?”
李斯淡淡的說了一句話後立刻將話題引向了老師荀子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