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高光時刻的後勝(1 / 2)

“啟稟大王,關於齊王所提出的方案,外臣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發現其中有好幾處關鍵的細節之處,實難讓吾王認同!”李斯微微躬身,神情嚴肅而又恭敬地向王座之上的大王稟報著。

他稍作停頓,接著說道:“這其一,此次為了攻打邯鄲這座堅城,是我大秦英勇無畏的銳士們浴血奮戰,前赴後繼,死傷可謂不計其數。若就這樣輕易地把曆經千辛萬苦才攻下的邯鄲拱手交予齊國去治理,那如何對得起那些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大秦子民?他們的犧牲與付出豈不是付諸東流?”

說到此處,李斯不禁語氣沉重起來,仿佛能看到戰場上那慘烈的廝殺場景以及士兵們堅毅的麵龐。

“再者,大王可曾記得,邯鄲此地乃是當年我王和先王尚且年幼之時作為質子生活過的地方!那裡承載著我們兩代秦王太多太多珍貴的回憶。那些曾經的艱辛歲月、成長經曆,都深深地烙印在了這片土地上。如此意義非凡之地,怎可輕易交由他人掌控呢?”

李斯言辭懇切,眼中滿含著對過往的追思與感慨。

最後,李斯挺直身子,目光堅定地直視著大王,鄭重其事地總結道,“僅憑以上這兩點緣由,齊國想將包括邯鄲在內的整個趙國舊地統統劃分給自己的方案,無論從情還是理上來看,都是萬萬不可能得以實現的還望大王明察秋毫,三思而後行啊!”

實際上,邯鄲城絕對不能交由齊國來治理,其中最為關鍵且重要的緣由便是趙人與秦國之間那無法磨滅的血海深仇。這份仇恨之深沉,猶如熊熊燃燒的烈火,曆經歲月的洗禮仍未熄滅。

倘若失去了秦國對邯鄲的強力壓製,而改由相對懦弱的齊國接手管理,那麼以李斯的睿智判斷,不出短短十年光景,趙國必定能夠重新崛起並實現複國大業。

屆時,趙國必將再度成為秦國的心腹大患,嚴重威脅到秦國的安危與利益。這樣的局麵是秦國無論如何也絕不允許出現的。

“這……”齊王聞聽此言後,不禁陷入了深深的糾結之中。

隻因李斯所提出的這兩個理由實在太過充分和有力,令人難以辯駁。

畢竟,如今所有世人皆知,當今那位威震天下的秦王嬴政,其最初正是誕生於趙國的邯鄲,並在此地度過了他的幼年時光及成長曆程。這段特殊的經曆無疑使得秦趙兩國之間的關係愈發錯綜複雜,同時也讓雙方的矛盾與仇恨變得更加深刻和難解。

“秦使大人,依本相之見,這邯鄲對於貴國的兩代秦王而言,實在算不上是什麼能夠常常憶起的好去處啊。想當年,秦王曾在邯鄲充當人質,其所受到的待遇,恐怕隻能用‘差強人意’來形容吧。”

“如此不堪回首之地,若是繼續留在秦國手中,豈不是會讓秦王每每念及過往而心生不悅?倒不如將其交由我國齊國來打理,這樣一來,也算是替秦王了結了一樁心事。”

說到此處,後勝向前一步,目光直視著對麵的李斯,言辭犀利地說道。

麵對後勝突如其來的發難,李斯麵色微變,但很快便恢複了鎮定。然而,還未等他開口回應,一旁的齊王已然迫不及待地點頭應和起來:“沒錯!丞相所言極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