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當一回伯樂,解縉納頭便拜(1 / 2)

即便身為開國之君,權威至高無上,可一旦朝臣對他的非議日盛,為了朝局穩定,皇上也不得不忍痛對他有所懲戒。

就像洪武22年的那場風波,他指責兵部官員失職懈怠,結果被尚書彈劾,自己被貶為江西道監察禦史。

隨後,因不滿朝政多次上書,樹敵漸多。

這才有了今日不得不隨父還鄉的局麵。

朱允熥安慰道:“縉紳兄滿腹經綸,胸懷壯誌,無非是如眾多青年一樣,滿腔熱血,正義直言罷了。”

解縉望向朱允熥,心中疑惑漸生。

這位皇孫仿佛一夜之間判若兩人,何以對自己如此青眼有加?

縱然他先前不乏自我吹噓,但對於大明而言,每分每秒都有英才嶄露頭角,如星辰璀璨。

朱允熥輕笑一聲,緩緩道:“近日偶得閒暇,翻閱宮廷檔案,有幸一覽縉紳兄昔日所呈太平十策,其內容直擊心靈,至今難忘。”

太平十策乃解縉於洪武21年入朝堂之際,緊隨朱元璋那番視他如子的言語之後,上書萬言書,倡言簡化律法、獎掖善政,並洋洋灑灑論述國事的宏篇大論。

解縉的眼神變得迷離,原以為今日在教坊司與朱允熥相遇不過是巧合。

但當對方提及三年前的《太平十策》,心中不禁生疑,難道這一切真的是朱允熥專程為自己安排?

這不僅是朱允熥對他的器重,更是對他胸中溝壑、筆底波瀾的直觀讚譽。

解縉當即起立,深深一躬,而後肅然道:“殿下謬讚了,昔日十策僅是臣年輕氣盛之言,淺嘗輒止,怎堪承受殿下如此高的評價。”

朱允熥搖頭笑道:“縉紳兄過謙了。兄長的太平十策,字字句句關乎大明江山社稷,雖與我的想法有些許差異,卻大旨相合。”

“隻歎未能早生幾年,早日與兄長相識相知。”

此時,解縉心中的感動再也按捺不住。

自古以來,聖賢大才之人,無不期望能遇一伯樂。

此刻,朱允熥對他太平十策的誇讚,言語間滿含肺腑之情。

他,身為大明朝尊貴的皇孫,卻以兄弟之禮相待,字字句句透露出懇切與尊重。

這份深情厚誼,怎能不讓解縉內心湧動?

朱允熥繼續道,“身為男兒,胸藏治世經緯,怎可讓自己才華埋沒於山林幽穀之中?願兄台胸懷天下,指引愚弟前行。”

此言一出,解縉徹底失控。

他猛地停下腳步,深深鞠躬:“解縉自幼懷揣才學,恃才步入仕途,深知自己倔強頑固,不善變通。”

“今日得遇皇孫,宗室麒麟之子,不嫌我性情與短處,視我為可用之才。”

“君乃宗室賢達,我甘居臣子之位,若能伴殿下左右,此生無憾。即便是粉身碎骨,亦無所畏懼。”

朱允熥心安之餘,上前一步,輕輕扶住解縉,言辭懇切:“有兄長這曠世奇才加入,大明的未來定將更上一層樓。”

解縉麵露感動,眼眶微濕,一時激動得無以言表,隻頻頻點頭。

朱允熥繼而承諾:“至於兄長父親來京之事,今後一切由我安排料理,絕不會讓兄長的鴻鵠之誌,受製於眼前困境。你當如鯤鵬,展翅高飛,直衝雲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