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動態的,任何1點微小的變化都會改變整個戰爭的局麵。
隨著日本海軍作戰連續失利,日本政府內部開始采用了“避戰保船”的政策,再加上張樹聲率領的6軍正式進入朝鮮戰爭,意味著北洋與日本之間的對抗已經從大海轉移到了6地上。
經過了月峰山1戰後,北洋6軍算是在朝鮮北部徹底站穩了腳跟,不但殲滅了上井光島的廣島師團,更是趁著日軍還沒有反應過來之時1路南下,將戰線推到了漢城1線。身後還有大量的援軍源源不斷的從國內開往朝鮮,在加上依克唐阿的奉軍,使得清國在朝鮮1線的部隊達到了8萬多人,隻不過這8萬人裡良莠不齊,具體能發揮多少的戰力誰也不知道。
大海上,隨著日本海軍戰力的收縮,北洋方麵也開始動用商船沿著海岸線為朝鮮駐軍提供補給。此刻無論是兵力還是後勤保障,清軍比開戰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海軍方麵,參戰的覆日號已經基本維修完畢,並且滅日號也已經修理完成,隨時可以繼續建造。另外隨著北洋接連取得勝利,令光緒皇帝高興不已。所以他下令讓南洋水師也派遣軍艦加入北洋戰鬥序列,這使得北洋艦隊的實力又得到了1個提升。
可以說,現在北洋形勢1片大好,滿手的好牌就看如何去打了。
北洋形勢1片大好,若是因此就掉以輕心,那勢必會付出慘重的代價。雖然日軍在前1階段屢屢受挫,但隨著日本全國轉入戰備狀態,在1國國力支持下的日本海6兩軍正逐漸從戰爭初期的打擊中恢複過來。
6軍方麵:雖然仁川港的被毀,給6軍的後勤補給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但日軍馬上就開辟了釜山港這條補給線,雖然釜山港的物資接收能力不如仁川港的3分之1,但幫助日軍穩住陣腳還是沒有問題的。
而海軍方麵伊藤博文不僅積極聯係英國人想要購買吉野號號和其他新型軍艦。
同時他還聯係了俄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