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李鴻章並不著急,慈禧太後這裡排擠,忌憚自己,但總有其他地方需要自己。
隻要熟悉清末曆史的人都知道,在清朝中樞的政治版圖中,是分為兩派的,1派是以慈禧太後為首,恭親王奕欣,軍機大臣榮祿為骨乾的後黨,至於另1派則是以光緒皇帝為首,翁同龢康有為骨乾的帝黨。
但隨著李鴻章“刺殺案”1事1出,翁同龢轉變陣營,成為後黨。導致光緒帝黨的實力遭到沉重打擊,若以前還能說是可以和後黨勉強抗衡的話,那現在可真就是望塵莫及了。
在這個關鍵時刻,李鴻章入京無疑便成為了最大的變局。
雖然光緒沒有這樣的政治遠見,但是並不代表著其他人也看不見這1點。
也不代表著沒人給光緒和李鴻章2人間穿針引線。而這個人便是帝黨維新派領袖康有為!
要說康有為為何要幫北洋與光緒聯手呢?
首先康有為屬於維新派,雖然他的改革和北洋相比略有不同,但雙方的總體思想是1樣的,能尿到1個壺裡去。
其次便是因為之前提到的翁同龢轉變陣營的事情了,翁同龢不僅掌管戶部,他同時還是帝黨南派的首領麾下有不少的門生故吏,甚至連鼎鼎大名都張騫都是他的門生,因此他的“叛變”給了帝黨1個沉重的打擊,現在的帝黨迫切的需要1個強有力的人來填補空缺,而此時風頭正盛的李鴻章無疑是1個絕佳的人選。
以上兩個原因讓康有為願意為北洋和帝黨之間牽線搭橋。
開始的時候,光緒對李鴻章還是頗為抵觸的,1方麵是因為翁同龢這個帝師之所以改換門庭源頭是出自李鴻章的,
另1方麵則是作為1個帝王,不想讓地方大員權利太大。而北洋所表現出來的強硬和實力讓這位1心想重新掌控天下的皇帝十分忌憚。
但康有為是什麼人?他可知道光緒的軟肋在哪裡,作為1個沒有任何權利的皇帝,他想要什麼?用膝蓋都能想出來。隻要能幫助他獲得作為1個皇帝的權利,即使交易對象是魔鬼,光緒也會同意的。更何況是李鴻章啊,而且就北洋對慈禧的態度來看,作為後黨的李鴻章明顯對慈禧已經十分不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