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戰爭發展到現在,日本的戰敗已經是1個時間問題了。這點英國人知道,北洋高層知道,俄國人也知道,甚至連日本人恐怕也意識到了,隻是不願意承認罷了。
於是再這樣的局麵下就輪到俄國人出場了。
原本尼古拉2世是希望戰爭能夠持續的更久1些,更激烈1些。因為隻有這樣清日兩國才能在這場戰爭中流儘可能多的血,也隻有這樣遠東的實力真空才會更大,俄國才更有希望在遠東獲取更大的利益。
基於這點,俄國人才會答應給予日本人物資援助,以支持日本人作戰但沙皇尼古拉2世卻沒有想到日本人竟然這麼不禁打,都這麼幫他們了,在戰場上卻還是打的1團糟。不過仗打敗了,錢還是要還的,這些物資自己可,每說要白送給日本人。
什麼?你說日本即將戰敗還不起?那也沒關係。既然戰敗後的日本無法拿金錢來賠償俄國的付出,俄國就隻好自己動手取1些土地做補償了!
俄國人也知道自己在遠東實力有限。所以,他們從1開始就沒打算發動大規模戰役,而是選擇用撿漏的辦法來獲取利益。現在對於日本也是如此,在對日作戰中,俄國人計劃以海參崴為核心,以北海道為主要戰場,以控製北海道和輕津海峽為主要目的,必要時需要占據本州島部分地區,以此來逼迫日本人屈服。
整個計劃將以偷襲為主,在日本反應過來前,果斷出兵將北海道主要地區納入俄國的控製之中,這樣做也是為了避免給英法兩國從中攪局的機會。
雖然此戰是俄國人臨時起意,但俄國人該做的準備卻1點沒少做。
早在數年前,俄國對北海道的滲透活動就從未停止過(當時日本投靠英國,幫助英國監視俄國動向,所以俄國也做好了對日戰爭的準備),北海道的地理環境,社會人文情況都在數年內被俄國人摸得1清2楚。
相對而言,北海道地廣人稀,開發的也比較少,絕大部分地方在俄國人看來簡直和蠻荒之地沒什麼區彆。但同時這也帶來了好處,那就是日本的重心並沒有放在北海道上,從原先駐紮在北海道的北海道師團被日本軍隊定義為屯墾部隊就能看出。
此外,俄國人還發現1個重要的情況,那就是和其它地方不同。在北海道上存在著1定量的非大和民族的種族:阿伊努人!雖然這個民族長期遭到大和民族(日本人)迫害殺戮處於劣勢地位。但在俄國人看來卻是1個可以短時間利用的力量,同時也是1個對日宣戰的好借口。
所以,從俄國人開始滲透的時候,俄國就在經濟上對其予以1定的扶持,而現在該是軍事上支持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