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紫禁城還是和以前1樣紙醉金迷啊!”
京城外,李光宗掀起門簾看著不遠處那巍峨壯麗的城市,不由得感歎道。
清日朝鮮之戰,足足打了半年多,戰況可以用“慘烈無比”來形容,無數人因為這場戰爭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但作為這個國家的帝都,京城卻依舊的繁華,連1點影響都沒有受到,仿佛這場攸關國運的戰爭與他們無關1樣。
“大哥!我們到了。這就是京城!”
就在李光宗感歎京城人沉浸於溫柔鄉不理國外大事的時候,身旁1道清脆而又稚嫩的聲音傳來,打斷了李光宗的思考。
是李耀祖的聲音!他是李光宗的弟弟,比李光宗小上幾歲,今年才剛滿十7,這1次清庭叫李鴻章入京敘事,不知為何點明要李鴻章將李耀祖也給帶上。
看過了無數政治鬥爭的李光宗1下子便意識到了這可能是滿清中樞的陰謀。但無奈他諸事纏身,事情1件接著1件,讓他根本無法細想,滿清這麼做究竟是為何。
作為清日甲午戰爭中的大功臣和指揮者,在處理完緊要的事情後,李光宗自然要和李鴻章等人1起進京,這不僅僅是向中樞彙報這1年來北洋水62師的戰況。更是1個關係到重新分配權利和戰利品的重要事情,其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在戰場上的搏殺。
可以說此次會議,將直接關係到未來很長1段時間清國政治版圖的劃分和自己今後的計劃。
所以,李光宗必須打起十2分的精神去應對!
而與此同時,滿清中樞內部,無論是帝黨還是後黨也開始了準備。
他們在思考該如何應對進京要權的李鴻章爺孫2人。
無論滿清的那些大臣們如何失落如何不甘,但是甲午之戰中,清國之所以能獲得大勝,北洋居功甚偉。這是不容爭辯的事實。無論如何,不給點實際權利和好處,北洋是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滿清中樞就選擇這麼放任北洋了,滿人防漢甚於防川,可以說整個大清的曆史就是滿人與漢人的爭鬥史。再這樣曆史背景下,要想讓滿人讓權,根本不可能。
在京城內部,不知道有多少人正眼眼巴巴的盯著,準備尋找機會對付北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