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李鴻章進京無論對於北洋還是中樞,都是1場巨大的考驗。
李鴻章想為北洋謀得更大的利益。而中樞又何嘗不是想借機分裂北洋?在這個目標下,無論是帝黨還是後黨都暫時放棄了權利之爭,聯合起來1起對付北洋。所以才有了恭親王和康有為1起去試探李光宗這件事的出現。
慈禧不怕北洋眾人有野心,因為隻有慈禧有能力去滿足他們的要求,而光緒卻暫時沒有這能力。如果慈禧真的能拉攏幾個北洋將領的話,那麼這後黨除了依克唐阿的遼東兵和榮祿的京營外,又將多了1支更為強大的力量。這對於帝黨奪權將是極大的障礙。
這1點,帝黨自然也意識到了因此,帝黨無論如何也不能讓慈禧1個人當好人。
不過這1切都隻是私下裡進行的,並沒有搬到台麵上。
1時間北洋像是變成了1塊肥肉1般,被滿清中樞的餓狼們虎視眈眈的隨時準備咬下1口。
麵對這樣危機的情況,李鴻章做了1件令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事情!
首先,李鴻章同意分出部分北洋係部隊交給中央。這其中大多數是被朝廷拉攏成功的北洋低級官員,他們自以為受到了朝廷的“重用”而選擇親近中樞,李鴻章正好做了1個順水人情。
這既剔除了北洋內部心思不正的人,保證了隊5的純潔性。又可以起到示敵以弱的目的,北洋在中樞軍隊的減少讓滿清朝廷壓力大減,同時也向世人表明了李鴻章無意問鼎的表態。
同時李鴻章也再次強調了自己隻希望掌握東北部分偏僻地區的權利。對於東北已有管理體係沒有興趣。這樣1來讓滿清中樞進1步感覺到了北洋和解的態度。
而在慈禧等人看來,表麵上原有的北洋聯盟體係的勢力增強了,但是力量卻更加分散,李鴻章還是直隸總督,但是卻要分出1部分人跟李光宗去東北。還有1部分人跟了朝廷,實力被嚴重削弱。而實力的削弱不就代表著李鴻章對北洋控製力的下降嘛!
至於李光宗嗎?他帶1批新人去1個新的地方,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脫離了北洋。北洋沒有了李光宗,相當於失去了1臂。到時候慈禧在見縫插針,扶持李耀祖,與李光宗爭權奪利。到那時北洋內部必定生亂,他們就再也無法對中樞造成威脅了。
至於李光宗嘛?他的能力再強又如何?他遠在東北,就算再怎麼折騰,對中樞的影響力也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