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國艦隊即將遠航歐洲的消息再1次在歐洲掀起了軒然大波。
這不僅是因為此次遠航規模龐大,更重要的是李光宗提前放出了消息消息,要去歐洲進行大采購。
上1次的北洋大軍購還是在1892年,那1年德國狂賺上千兩白銀的景象還曆曆在目,而這1次北洋又帶著錢過來了,這明顯又是1筆大生意,於是歐洲各國各個摩拳擦掌,發誓要將這塊肥肉給吃下。
如果說李光宗帶著艦隊與西方各國做貿易是在歐洲平靜的湖麵投入1顆石子掀起陣陣漣漪的話,那麼當李光宗的遠航艦隊帶著大量的軍事和技術人員來到歐洲的時候,那就不僅僅是商業上的行為了,而是直接涉及到政治和軍事上的合作了。
要是以前的清國也就算了!
之前的大清在歐洲人眼裡是野蠻和落後的代表。而清國的軍隊更是被歐洲的業內人士稱為隻能作為擺設的軍隊,但是自從甲午戰爭結束後,這種觀點卻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經過英國法國和俄國3國共同武裝的日本艦隊,裝備有英法兩國共同製造的各種新式軍艦,總噸位更是達到了驚人的9多萬噸,這樣的1支艦隊即便是放在歐洲都能夠排的上2流上遊水平。
但就是這麼1支強大的艦隊,卻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內被北洋艦隊打的灰飛煙滅。
北洋新式戰艦的強大以及北洋官兵在整場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素質和戰術素養讓歐洲人也不得不承認並正視這支正在崛起的海上力量。
在遠東,北洋艦隊終於徹底坐實了遠東第1艦隊的寶座,象征著無上海權的3叉戟終於被北洋艦隊牢牢抓在手中。
另外,從目前來看,因為距離的限製,不管是俄國的太平洋艦隊還是英國的遠東艦隊在總體實力上都不如北洋艦隊。
這導致在遠東北洋艦隊1家獨大,同時也意味著北洋艦隊的任何動作都將對遠東產生巨大的影響。
至於北洋6軍!
雖然表現不如北洋艦隊那樣出彩,但能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長時間抵抗擁有絕對火力優勢的日軍進攻,也堪稱1個奇跡,尤其是防禦作戰中塹壕體係的建立和步兵炮兵火力的配合上都有令人稱道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