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了半個多月的漫長航行,終於在5月19日,大清巡洋艦隊度過了直布羅陀海峽,抵達了歐洲腹地。
抵達了歐洲後,李光宗並沒有和艦隊1起前往英國,而是和6軍考察組和工業建設組的人員通過6路直接去德國,至於艦隊嗎?則交給了鄧世昌指揮,讓他們先去英國進行友好訪問。
至於為什麼李光宗會首先選擇德國而不是英國,其中最重要的1個原因就是,德國人在原則上已經同意了為北洋聯盟提供整套的工業設備,並且價格隻有市場價的3分之2,這可能是作為對清國長久以來1直采購德國產品的回報吧。當然,另有所圖也是真的。畢竟那個好大喜功的威廉皇帝十分想瓜分陽光下的領土,而北洋已經同意了開放朝鮮市場給德國人,至此德國人在遠東北部,終於有了落腳的地方。這對於威廉來說無疑是1件值得開心的事情。
而在李光宗到達德國後,前來迎接的德方人員中除了相關的項目負責人以外,剩下的就是清1色的德國海軍人員了,永遠的提爾皮茨、舍爾這些後世鼎鼎大名的人物的到來,讓李光宗能夠充分的感受到德國政府對於此次會麵的重視。
“李先生,具體的合作項目和實施細則就交給那些技術人員處理吧,貴方的要求我們保證能夠達到,而價格絕對不會高於貴方的承受範圍,我敢保證,在歐洲,不……在這個世界上,您永遠找不到比這個還要低廉的報價了。”
“現在讓我們去談談更重要的事情吧。”在簡單的客套之後,提爾皮茨小聲說道。
“海軍方麵的嗎?很不錯的話題,不過我還是堅持先完成我的首要工作,畢竟這1次出訪歐洲,我的身份可不僅僅是1個軍人。”李光宗微微1笑,客氣的回絕了提爾皮茨的邀請。
在隨後的5天時間裡,李光宗和其手下的技術人員就鞍山鋼鐵廠、鞍山機械局、阜新煤礦以及天津機械局的新建以及擴建問題同德方人員進行了全麵的交流,並及時根據中方人員近期勘察的1切情況進行了少許變動,除了這些基礎工業外,內燃機和新型的電器產業和重化工業也成為合作的重點。
在這1方麵,李光宗“天才”1般的開創了合資公司的形式,即德國出技術,大清出市場。例如鞍山聯合內燃機廠,鞍山聯合發電廠等等1批在後世影響巨大的工廠都是這時候開始謀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