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理由很簡單,英國隻是利用北洋對抗俄國而已,在英國人看來,最好的結果莫過於大清和俄國兩敗俱傷,然後英國坐享其成獨自控製遠東。而隨著俄國的倒下,甚至是俄國還沒倒下的時候,英國可能會繼續選擇扶持日本,組織我國在遠東的擴張,這個世界上並不是隻有德國希望改變舊有的利益分配體係,我說的話你明白嘛?”李光宗說道。
“套用貴國的1句成語,那就是遠交近攻了?正因為德國無法在遙遠的遠東投射自己的影響力,所以我們才是朋友,而對於盤踞在遠東的英國來說,則對貴國始終是1個潛在威脅?我能否這樣理解?”提爾皮茨想了想,隨後恍然大悟道。
“回答的很正確,你可以這樣理解。”李光宗微笑著點點頭。
……
“這是1個有趣又狡猾的小家夥。”
翌日,在德國薩克森的1座莊園的會客廳中,1個已經明顯衰老但是精神依舊矍鑠的老人看著提爾皮茨遞交上來的1份文件後笑著說道。
“尊敬的侯爵先生,您作為德意誌曆史上最偉大的首相,我想向您討教1下,您對這個來自東方的李先生所說的話有什麼看法嗎?”提爾皮茨恭敬的說道。在這位統1了德意誌的鐵血宰相麵前,即使是目前風頭正盛的提爾皮茨也不敢怠慢。
“你是指哪些方麵?海軍方麵我不懂,政治方麵我倒是可以提1些自己的看法。”俾斯麥笑著說道。
“按著正常的推理來說,清國和英國目前應該是準盟友關係,在這種情況下,他卻為德國海軍提供對抗英國的思路,這是很難理解的。即使李光宗口口聲聲說是為了利益,但我個人感覺這個理由也十分的不充分。”提爾皮茨皺著眉頭問道。
“有什麼難以理解的,德意誌還未統1的時候,我們不是也先和奧地利合作擊敗了丹麥,隨後又在普奧戰爭中將奧地利排除了德意誌嗎?而現在,隨著我們和俄國越走越遠,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和奧匈帝國再1次聯合在1起,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就是這樣,沒有永遠的盟友隻有永遠的利益。”提爾皮茨並不是專業搞外交的,他是1名純粹的軍人所以對李光宗的做法1時間難以相信,但俾斯麥卻是玩外交的行家,1瞬間他就明白了李光宗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