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流逝,為期1個月的德國之行也隨之告1段落。
此次考察活動,北洋可謂是收獲滿滿,不僅在鐵路,造船,煉鐵等諸多方麵與德國達成了合作。在海軍方麵,北洋也和德國進行了更深1步的交流。
會議中,李光宗掏出的天津級戰艦(覆日級改進型)更是讓1眾德國海軍高層讚不絕口。
最終北洋在德國總計砸下了近8千萬兩白銀(1部分由朝鮮市場頂替。)換來了大量合作以及由德國幫助北洋建造兩艘天津級戰艦。
9月2日,是李光宗及交流團離開的日子,這1天也正是德國造船廠為北洋艦隊建造的兩艘天津級開工的日子。
時隔兩年,大清海軍重新在德國訂購大型戰艦的消息讓德皇不由的有些得意,作為世界上第1場大規模蒸汽戰艦海戰中的獲勝者。
清國在德國重新訂購戰艦的象征意義遠大於那1百多萬兩白銀。為此日耳曼尼亞造船廠專門在報紙上發了1篇文章,題目就叫《德意誌造船業的振興》,在德國人看來,北洋在海軍實力如此強盛並且還和英國人是準盟友的情況下,仍然選擇從德國訂購戰艦,這說明了德國戰艦的性能已經達到世界1流水平。
不理會陷入狂歡的德國人,另1邊,李光宗第1次踏上了大英帝國的領土。
相對於前不久到達英國的大清帝國北洋艦隊而言,李光宗的到來可謂是波瀾不驚,甚至連迎接的陣仗都沒有。
但卻無1人敢小瞧這次來訪,不管是英國高層還是北洋高層都知道,真正能確立大英帝國與北洋合作關係的隻有此次會麵。而那支艦隊更多的隻是做做樣子,在民間培養1些友好氛圍而已。
在李光宗到來後,負責與李光宗進行洽談的是時任英國外交大臣的菲利普·普裡姆羅斯伯爵。
同時因為李光宗代表的是北洋而不是清國官方,再加上英國人和北洋的合作中也有1些見不得人的東西,所以為了避免1些不必要的麻煩,在談判地點上,雙方決定在倫敦鄉間的1棟彆墅中進行,而談判人員也被儘可能的限製在1個較小的範圍內。
“為了1個共同的目的和維護遠東的和平,我們走到了1起。願我們雙方之間能緊密合作,攜手向前。”菲利普伯爵熱情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