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得益於堅壁清野後,蒙古各部帶來的馬隊,李雲龍師的後勤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甚至就連沉重的105mm榴彈炮都可以連炮帶彈藥1起運抵。而這些遠程壓製火炮將在未來的戰鬥中發揮相當重要的作用。
當然了,也得益於這些馬隊的支持,戰車營也終於帶著自己的1堆雜碎來到了烏蘭察布。
在李雲龍的指揮下,目前的烏蘭察布被分成3部分,分彆由外圍環形工事群、城防工事群以及位於兩者後方的重炮群。
因為烏蘭察布城市過小,所以為了避免那些寶貴的105毫米遠程火炮被壓製,李雲龍專門將重炮陣地設在側後方,同時用於掩護自己的補給線和後路,畢竟俄國軍隊及其仆從軍的總量是北洋守軍的2倍多。而且多為騎兵,所以李雲龍需要儘可能的擴大防禦區,防止對方的包抄和迂回。
身為指揮官李雲龍非常明白,倉促構築的大縱深塹壕體係的前線陣地其實是很脆弱的。
前沿陣地更多的是為了消耗對方而存在的。既然是消耗,那麼塹壕爭奪戰將不可避免,與人高馬大的俄國人拚刺刀,顯然是1件比較吃虧的事情。所以在來之前,李雲龍專門購置了大量的戰鬥手槍,這種被稱為盒子炮的東西在近戰中威力驚人。這1點已經在甲午戰爭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但即便如此,李雲龍感覺還是不太夠,於是他又盯上了另1種武器。
這種武器,北洋武器設計局剛剛研發成功,還在實驗階段並未量產。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但李雲龍不同,他是李光宗的親信。
而這種被嚴密封鎖消息的武器就是北洋新製“96式”衝鋒槍。
他的原型正是大名鼎鼎的德國mp18衝鋒槍。
而李光宗之所以開發這種武器還是因為現實的原因,北洋的敵人實在是太多了,日本,俄國,英國每1個都是龐然大物。
而北洋再強也不過是大清內部的1個藩鎮,雙方的實力天差地彆。為此,李光宗隻能在武器上麵想辦法,爭取通過武器的代差來縮短雙方實力的差距。
為此,mp18應運而生。當然了。在這個位麵上這款衝鋒槍被稱為96式衝鋒槍。0.815米的長度,5.33千克的重量(帶有32發螺旋彈鼓)還有400發每分鐘的射速,讓這件武器成為了近戰中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