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槍和3磅小炮被布置在最前方,既然雙方都無法隱藏自己,可以做到相互摧毀,那麼就在自己被摧毀之前儘可能的殺傷敵人吧!俄國指揮官心裡想到。
在估計北洋軍缺少75毫米級彆的榴彈炮後,他們大膽的將重武器前置,試圖以絕對的火力優勢來扼殺對方的進攻。
“弟兄們,把大家夥推上來,讓俄國人見識1下咱們的新家夥!”團屬重迫擊炮連連長望著遠處的俄軍陣地說道。
這是北洋6軍迫擊炮的改進型號,炮口徑足有85毫米,1人高的炮管,戰鬥全重超過300千克,這樣的數據彆說在炮擊炮中,就算在榴彈炮中都屬於巨無霸了。如此巨大的口徑,其火力可想而知。
伴隨著重迫擊炮沉悶的咆哮聲,東北軍的反攻終於打響了。
大量的士兵從單兵掩體中衝出,在班長,排長的指揮下向著俄軍側翼衝去,與俄國人人海般的衝鋒不同。東北軍的攻擊陣型和他的防禦陣型1樣強調縱深和稀疏。
每個戰鬥班排成3個戰鬥小組,3個小組呈品字形展開。班長帶領前出的1個小組負責助攻,兩側的兩個戰鬥小組則負責掩護和火力支援。隨後1個排的兵力則組成更大的1個品字形戰鬥陣型。
這樣的布局最大的好處就是降低對方重火力的殺傷力。無論是機槍側射還是炮擊,都無法對這樣鬆散和呈梯次分布的陣型造成致命打擊。1發炮彈就算正中最多也就消滅1個4人戰鬥小組。
而機槍側射對於這種33兩兩的小組打擊效果也大為下降。雖說分散,但是不要以為這樣的陣型就可以被輕易突破。位於底邊上的兩個小組可以隨時為前出的戰鬥小組提供掩護並且防止來自側翼的進攻。無論從哪1個方向發起突擊最後多會遭到整個小組的反擊。
這種戰術的優越性,在後世可是得到了實戰的檢驗的。
重達15千克的高爆榴彈不斷的落在俄軍的陣地上,威力巨大的高爆彈直接對著排列著整整齊齊的俄國機槍陣地和炮兵陣地來了1次無差彆覆蓋!爆炸產生的氣浪裹挾著彈片和武器碎片橫掃整個俄軍防禦陣地。沉重的機槍和火炮猶如玩具1般被衝擊產生的氣浪衝的東倒西歪。而1旁的俄國士兵在聽到尖銳的聲音從空中傳來後,下意識的向著後方跑去。
俄國人做夢也沒想到倉促間對方居然可以將如期強大的重火力部署到位!伴隨著1個個騰空而起的巨大煙柱,讓俄國人產生了誤判,他們斷定北洋的師屬重炮部隊已經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