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以上的區域外,李光宗還打算繼續擴張。
當然這些擴張不是向外而是向內,處理富庶的東部外,李光宗還打算在甘肅和4川等地發展工業。作為中部地區,他們雖然不如東部地區那樣有海路進行溝通,物理上的距離和複雜的地形阻礙了他們和其它地區的交流,但是這兩個地區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卻不小,對於北洋將來的發展很有好處。
至於在往西譬如西藏新疆等地,則暫時不再李光宗的計劃範圍內,原因很簡單。這裡的環境比較複雜,而且民族問題嚴重,左宗棠平定新疆做的其實並不徹底,至今新;疆還有很多問題。並且新疆距離遙遠,再加上交通極其的不便利,北洋要想插手十分困難。
最後則是俄國人,他們1向是吃不了虧的,所以他們在東北失敗後,也有很有可能開始打新疆的主意。
在解決了這些問題之後,便隻剩下了資金的問題。
民用輕工業尚且可以靠政府的政策去引導和扶持利用民間資本興辦輕工業,但是重工業和軍火製造還有重化工業所需要的資金就隻能由政府自己籌集了,沒有錢怎麼辦?那就隻能借錢,直接找外國貸款的話是個不錯的辦法,但是無論是哪國的貸款,從本質上說都是裹著糖衣的炮彈。
所以,李光宗儘量不向外國政府借款,而是將融資的主要方向放到了民間,其實清國的民間還是有很強的財力的,倒不是說清國老百姓多有錢,而是國人喜歡存錢以備不時之需,這種謹慎的理財心裡讓民間擁有大量的流動資金,至於如何能夠將這筆資金利用起來就成了當務之急。而目前對民間最有吸引力的是什麼?那自然是土地!當年闖關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山東直隸1帶的土地資源缺乏。
而通過戰爭,北洋又恰好從俄國獲得了大量的土地,如果將這些土地賣出去的話,1定可以獲得大量的資金。
若是這樣做錢還不夠該怎麼辦?李光宗也想好了,在倫敦、巴黎和紐約的金融市場上發行債券。並且與巨額訂單掛鉤,華夏國力貧弱,想要單靠自己的力量在短時間你迅速發展起來實在有困難。這個時候便可以和西方國家合作,李光宗不相信麵對華夏如此龐大的市場他們會不心動。
如此1來,基礎的工業規劃已經基本敲定,剩下的就是需要實施了。
而在實施前,李光宗還要和李鴻章等其他北些老人們交流1下。